重新定义经历


这个月过得好像特别漫长,可能是因为生活中出现了一些变化吧。我觉得找工作其实也是一种锻炼的过程,因为你被逼着去总结自己过去在一家家公司的经历,去反思自己有哪些成长,并且也有机会去发现自己在这段时间内所发生的转变。经历塑造我们,但是当我们回头看的时候,其实也在重新定义自己过去的那些经历。尽量发现其中好的一面,从错误中学习,忘掉那些不愉快而且也无法改变的事情,能做到这样就很好了。

4 月 1 日 - 开始准备找工作

新的一个月开始了,这个月最大的目标是找新工作。其实应该早一点开始准备的,但是好像总是被各种各样的琐事给打断。刚好这周有个清明小假期可以利用起来,先更新下简历,投几个有意向的中小型初创公司,看看有没有面试的机会。刚好上周看了一篇文章,讲到程序员的几种职场状态,从功能实现者到问题解决者再到发现问题的人,这样分类的话好像的确和职级无关。也意识到,刚毕业那会儿的自己工作很快乐,原因之一可能是那时候的自己是一个问题解决者吧。虽然也在实现他人交给我的功能,但是很多时候我有足够的自主性去决定该怎么做,所以总是充满干劲。反观几年后的自己,虽然薪资、title 看似都提高了,但却越来越失去了自主性,慢慢也不再关心产品最终的形态究竟是什么样的了。可能也是因为自己参与的项目变得越来越复杂了吧。还有就是受限于时间和个人能力,很多时候只能选择妥协。但是,随着一次次的妥协,我的热情也在一点点被磨灭。有趣的是,我倒是变得越来越有耐心了,无论是遇到不合常理的功能需求又或者是难以解决的问题,好像不像一开始那样容易有心态上的大的起伏了。或者说,我变成了过去自己眼中的“老油条”了?

4 月 2 日 - 撒谎和自信

虽然在碎碎念中强调过很多次要坚持做正确的事情,但现实中却往往事与愿违。最简单的,比如我发现自己偶尔还是会撒谎,而且常常是等到话说出口之后才意识到自己又撒了谎。虽然都是些无关大雅的小事,但是无论大小,它们始终会在心里留下印记,等到事后回想起来的时候又会开始自责。有时候会有种冲动想把自己身上的这些缺点全都归结为“成长环境中缺乏有利的影响”,但老实说,这话连我自己都信不过。明明是因为自己在虚荣心、贪婪、恐惧的驱使下主动做出的选择,怎么能把责任推给其他人?我也越来越认为,其实自己不自信的性格完全是自己造成的,因为我内心并不相信自己,也不信任其他人。因为我常常欺骗自己和其他人,于是自然而然以为其他人都和我一样,所以我要小心谨慎,不要轻易相信其他人的话。有句话怎么说的,不要老是说“我希望身边的人如何如何”,你自己先成为这样的人,然后才有可能吸引到这样的人到自己身边。如果连你自己都不能为自己的所作所为感到自豪,又怎么能期望他人为你感到自豪?

4 月 3 日 - 如何表达情绪

有时候觉得不知道该怎么处理自己的情绪,虽然曾经练习过一段时间正念冥想,但似乎还是无法很好地让自己从情绪漩涡中走出来并且自我平静下来。运动是一个很好的宣泄方式,但是有的时候,当你无法穿上跑鞋去跑步的时候,要怎么舒缓情绪呢?所以,任何依赖外物的方法其实都是暂时的解决办法,最终极的方法还是要依赖自己的内心力量,而这需要不断地练习。首先,要相信自己有足够的心理能量来处理这些情绪,我们其实可以从一些小事做起,比如当你感到很生气的时候,先停下来观察,此刻自己身体的各部位都是什么感觉。比如,你可能会感到呼吸加快,血气上涌,耳朵发烫,肩膀肌肉紧绷,有的时候甚至会双手不自觉地微微发颤或者握成拳头,还有脸上表情的变化,比如眉头皱起,嘴唇发紧,上下颌紧闭,等等。然后是问问自己,生气的原因是什么,是因为觉得自己被冒犯到了?又或者是哪些需求没有被满足?绝大多数时候,当我们的心理预期和外界现实不吻合的时候,我们才会感受到一种负面情绪,于是想要通过表达这些情绪来让自己变得“舒服”一些。但有的时候,情绪的错误表达方式只会让我们的处境变得更糟糕,而完全抑制情绪的表达其实也不好,因为它只会掩盖问题。长期来看,只有学会用可控的方式理解、舒缓和表达自己的情绪才是更健康的做法。

4 月 4 日 - 幸福引力

今天清明节,下午和老爸去扫墓祭祖。今年清明没下雨,所以上山的路挺好走的,而且村里的公共墓地也有人打扫过了,相比过年期间的凌乱场景要好多了。回来的路上老爸还带我去菜园看了他翻的地以及打算种的菜。突然想起来,小时候放了学之后常来菜园地里玩,有时候还会帮老妈把摘下来的菜拿回家,没想到这都已经是二十年前的事情了,时间真的过得好快。我都已经是三十岁的人了,然而内心却仍然觉得自己是个小孩。以前碎碎念里说过,人都是在事情的历练中成长的,可能是因为我的生活一直以来都过得比较平顺吧。所以,挺感恩的。虽然还是有烦恼,不过大部分都来自于工作,以及最近几年开始的家人的催婚。但我觉得,这其实没什么不好的。我对我拥有的一切都很满足,包括对我的家人。虽然他们并不完美,但是他们依旧是我的家人。也许我们很少向彼此表达爱意,但内心知道其实它一直都在。生活有时候真的很奇怪,当你越是想要一样东西的时候,有可能越是得不到。但是,当你开始珍惜眼前已有的东西的时候,好的东西却开始一个个排着队出现。可能人的身上真的存在某种幸福引力吧,它只会被已经向外传播这种力量的人所吸引。

4 月 5 日 - 家的意义

下午约了顺风车回杭州,司机挺喜欢聊天的,他在隔壁镇子上的一个药企做质检员,周末或者节假日偶尔出来跑跑顺风车补贴家用,一路上听他聊着车和电池之类的话题。看到他在中控台右边挡风玻璃下面放了一张全家福,上面是他和他妻子还有两个孩子,看得出来这是一个非常顾家的男人。快到小区在等红绿灯的时候,看到车窗外一个骑着三轮车收废品的人从眼前经过,突然意识到,那个人也是他妈妈的宝贝儿子啊。我觉得这可能就是家庭的意义所在吧。无论你在外面多么不受待见,回到家里还是有人爱你,你是女儿的父亲或者妈妈的儿子。哪怕你在他人眼里一无是处,但在家人的眼里,你却是他们的全部。正是因为在家庭中感受过温暖,才让我们更有底气走出家门,去面对外面那个冷漠、残酷的世界吧。

4 月 6 日 - 做你喜欢且擅长的工作

有时候觉得自己真的没有抱怨的资格,比如当我了解到别人的工作所需要付出的辛苦程度的时候。这可能也是一种隐性的优越感吧。毕竟,没有一份工作是容易的,想要做好都得付出大量的努力,刻意练习、重复、尝试和失败,还有一些痛苦的时刻,等等。但我总觉得,当你在有得选的时候,最好还是选择能让自己喜欢且不心累的工作。假如一份工作常常让你觉得想要逃离,那么哪怕福利待遇再有吸引力也还是要三思,因为你是没办法在工作的时候保持一个好心情的,而且很有可能会让你在下班后继续把负面的情绪带回家,然后对你的家人也会造成影响。

4 月 7 日 - 珍惜你的家人

看了一集谁来晚餐,有一位脑麻弟弟的家庭,全家人的生活自然也就围绕着坐轮椅的弟弟转了。工作是棒球啦啦队长的姐姐甚至想要攒钱买电梯房,目的只是为了让爸爸抱弟弟上下楼的时候可以更方便一些。看完后心里居然有点羡慕这个最小的弟弟,虽然他的身体无法像健全人那样行动自如,但是他却得到了一家人的关爱,除了有爸爸和继母无微不至的照顾,还有姐姐和哥哥的爱。不过,我也知道并不是所有的残疾人士都能像他一样幸运,有的家庭可能就没法做到像他们家一样。这反过来也让我更加珍惜自己此刻拥有的一切,有一个健康的身体就是幸运,有能够为你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的家人也是一种幸运。我们没法要求家人或者身边的任何其他人为我们做什么,但是假如你能碰上很好的家人,一定要学会珍惜。尤其是当你处于一个外部条件不那么好的环境之下的时候,假如他们依旧愿意为你去付出、去尽全力爱你的话,这真的是非常非常不容易做到的事情。你也要趁机会还在的时候好好爱他们。

4 月 8 日 - 适合自己的就是好的

今天难得下班比较早,换上衣服,没有去跑步而是选择出门玩轮滑。一路刷街到小公园里,然后开始练习倒滑和后铲刹。看着最后一抹夕阳的时候,心里觉得好像这样的生活也挺好的。一瞬间觉得自己有点胸无大志,不是应该去追求实现自己更大的“价值”吗?转念又觉得,其实这些观念都是外界灌输给我们的,好像你的目标定得比其他人低一点就是在“躺平”。但是,工作只是实现个人价值的一种方式呀,生活才是最重要的。想清楚你到底想过什么样的生活,也不要在意他人给你贴的标签,什么低欲望、佛系、躺平之类的,统统都不重要,只要你觉得是适合自己的,那就是好的。

4 月 9 日 - 假如外星人真的存在

看了一个超燃的科幻片混编视频,身体里的中二之魂一下子就被勾起来了,觉得要是真遇到了这样的末日时刻,那此生就无憾了。好像挺脑残的,毕竟真要有外星人入侵地球,绝对不会像电影里演的那样,人类可能连反抗的机会都没有,就像银河系漫游指南里那样,分分钟就让地球从公转轨道上消失掉。但是,结合最近的新闻,感觉现在很多国家都像走入了一个死胡同,彼此指指点点、吵吵闹闹的,可能也只有当外星人出现在我们面前的时候,我们才能暂时搁置所有争议,以同一个物种的立场去面对另一种高等智慧生命并与他们展开交流吧。所以,希望天文学家能早点发现外星生命的存在,这样我们就可以放弃计较彼此之间的差异,而是作为一个整体,加强彼此间的合作,为了全体人类的福祉而努力向前。

4 月 10 日 - 因生病而感受到早起的好处

昨晚洗完澡后感觉脸上有点烫,一开始以为是吹风机吹的,但是坐在沙发上居然感觉到头有点晕,于是才反应过来有可能是发烧了。奇怪的是,这两天除了出门跑步,我什么地方都没有去过,难道是晚上睡觉着凉了?药柜里只有很久之前买的止痛药,吃完之后才感觉好了一点。不过,今天早上很早就醒了,鼻塞,加上嗓子眼肿胀难受,连咽口口水都疼,睡也睡不着,于是起来喝水,走到阳台发现清晨的阳光很柔和、很美。这大概是我一年多以来起得最早的一次吧。坐在床上把沉默的大多数看完了,时间也差不多了。发现原来早起的感受这么棒,虽然是在牺牲睡眠情况下的早起,但是也让我觉得这个早上比平时的早上时间多出了一倍。看来还是得想办法养成早起这个习惯呐。

4 月 11 日 - 零工经济

刷到一个名词——零工经济,刚好最近即将失业,在想自己以后会不会也要靠打零工生存,毕竟,软件开发的工作向来都是“年轻饭”的代名词,再加上 AI 技术越来越成熟,一般的开发工作有可能的确会变得越来越少,所以,我们也只能像建筑工地上的农民工或者流水线上的工人一样,通过去中介公司接一些短期项目来做。其实现在已经有一些正在朝这个方向发展的迹象了,比如越来越多的外包公司,还有越来越难找的工作。说来也可笑,几年之前的我可不是这么想的,那时候觉得只有那些对技术没有追求的人才会觉得工作难找,而现在,轮我自己来感受现实的残酷之处了。不过,我觉得我的优势在于适应能力比较强,也不怎么挑工作,在最极端的情况下,哪怕是跑腿、送外卖的工作我觉得也不是不能做。毕竟,靠自己养活自己嘛,不丢人。这才是真实的生活,而且能让你更脚踏实地。

4 月 14 日 - 病中有感

这两天因为感冒都没有写碎碎念的欲望了,而且睡眠质量也不太好,早上很早就醒来,然后因为鼻塞又很难再睡着,所以连周末也睡不了懒觉,让人恼火。每次遇到身体不舒服时都会觉得,身体健康真的就是最大的福气,人只有在生病的时候才会意识到那些平时根本注意不到的东西到底有多珍贵。周末天气很好,但是也没怎么出门,除了傍晚的时候会出门骑会儿车。待在家里躺着刷了很多视频,再一次意识到幸福真的只能存在于此时此地。这个世界比我们想象的还要千奇百怪,其中生活着很多富有想象力和创造力的人,也有很多不幸的人,我们无法一一认识他们,更不可能拯救所有人。因此,我唯一能做的就是把自己的生活过好,然后是影响自己身边的人。找到和自己的价值观相符合的事情,坚持做下去,我觉得这就算是成功了。

4 月 15 日 - 照顾好自己和家人

昨天说到坚持做正确的事情就是成功,但可能每个人对成功的定义也不同吧,因为我们的起点相差就很大。当有人在显微镜下观察另一个世界的奇妙之处的时候,另外一些人却在太阳底下为了生计而奔波着。这两类人对于“什么东西让他们感到自豪”显然会有很大的差别,但是我觉得他们本质上追求的东西其实还是一样的,那就是利用手头已有的资源(包括自己的身体和头脑),为身边的其他人做出最大的贡献。做出伟大的发现,是在拓展人类知识的边界,是一种贡献;努力工作赚钱,让自己和家人的生活过得更好,这也是在做贡献,而且一个幸福的家庭对社会也有难以估量的积极影响。我觉得一个人以照顾好自己和家人为目标来要求自己,一般不会出现什么大的差错。看似简单,其实想要做好也不容易。

4 月 16 日 - 想象和现实的差距

晚上尝试了下自己贴手机膜,两次都失败了,然后才意识到,那些原来自己以为很简单的东西,真正做起来的时候才能发现到底有多难。这个经验其实也可以迁移到生活中的其他方面,那些让你觉得不合理的东西其实才是合理的,因为你作为旁观者只能看到其中一面,内部系统有多复杂,互相牵扯到的关系有多么混乱,这些是你看不到的。假如让你去负责那件事情,可能你也不一定能做得更好,甚至能保持现状就不错了。回想起刚毕业那会儿给自己定下的目标,现在想来只能莞尔一笑吧。我们都是在一次次跌倒和爬起来的过程中才慢慢认清现实的。不过,我觉得这也算是一种成长吧。通过感知落差,从而让我们更接近真实。

4 月 17 日 - 马上要失业了

再过两礼拜就要正式离职了,心里多少也开始有点忐忑起来了。虽然之前说过并不特别着急找工作,但是另一方面也怕玩一段时间之后再去找会更难,而且天气也开始慢慢变热了,一想到大夏天还要顶着烈日出门去面试也是挺让人头疼的。理想情况是,在五月底之前找到一个和现在差不多的支持远程办公的岗位。但是,从这两天逛求职 app 的经历来看,似乎希望比较渺茫。如果情况实在不乐观,选一个看着还不错的机会先干着再说也行。毕竟,以现在的行情,能有份稳定的收入就不错了,而且以我这样懒散的性格,能够选择的空间其实也不大。不过,无论如何,还是要保持乐观一点。

4 月 18 日 - 面试受挫

今天第一次去面试,结果比预期中还要差,因为没做太多准备,中途一度被问到语塞,哪怕面试官最后问的都是一些开放性的问题,答得也不是很好。心情当然很沮丧,但是走出大楼后,在阳光明媚的午后,走过曾经熟悉的街区,一切好像也没那么糟糕。的确,这两年我在工作和技术方面的成长上没有花太多的功夫了,可以说是一直在吃老本,但是也还是学到了一些东西的,虽然可能并不是立马显现出来,但是长期来看,还是对我的个人成长有帮助的。再说,自己也并没有那么差,毕竟,实实在在参与构建了那么多项目,这些不可能因为一次糟糕的面试表现就被否定掉吧。敏感型人格的人还是要学会多多夸奖自己,不然很容易被内心的负面声音影响,变得越来越不自信。找工作其实也是要看运气的,和谈恋爱一样,只有在公司气质、团队氛围、个人能力等都互相匹配的情况下,才有可能走到一起并开始合作。

4 月 19 日 - 为什么总是转身即忘

洗澡的时候想到一个有趣的话题,但是洗完澡刷了会儿手机后再坐下来想写碎碎念的时候,居然怎么也想不起来了。而且这情况已经不止一次出现了,有点担心自己以后要是年纪大了记忆力衰退会不会更严重。可能也是因为最近自己太一心多用了,脑子里装的东西太多,频繁切换上下文,一些短期记忆就容易出现丢失的情况,人只有在专注的时候才能把短期记忆变成长期记忆记录下来。所以,可能还是得训练自己少刷短视频、少用手机,而且这么做还能帮自己节省出很多时间。

4 月 20 日 - 又一个改变的契机

又是一个好像什么都没干、糊里糊涂就过完了的周末,更新了下简历,整理了下电脑,配置了一些开发环境,出门骑了会儿车,刷手机、看视频,然后一天就结束了。有时候觉得,好像自己从搬入新家后的这段时间过得都太舒服了,似乎真的有点躺平了。是时候要重新“卷”一下自己了,不然真的要一直失业下去了。这可能也算是我的又一个痛苦驱动的契机吧。

4 月 21 日 - 一项常常被忽视的伟大发明

洗完澡经常发现淋浴间外面的地面上有一滩水,一边洗衣服一边想有什么办法能检测出到底是从哪里漏出来的水,想了半天,最后意识到一个最简单的办法,那就是找个摄像头对着地面录视频就行了。然后突然意识到,其实最近三十年里最伟大的发明,除了有互联网和智能手机之外,监控应该也算是其中之一,而且常常被我们忽略。因为假如没有监控,就没有现在这么安全的环境,偷窃的行为几乎从我们身边消失了,尤其是在监控遍地都是的城市里。其实不仅仅是偷盗,很多违法犯罪的事情都减少了很多,而这些都是因为有了监控摄像头。哪怕是年轻女性也可以大半夜独自行走在大街上而不用担心自己的安全,这在我小的时候完全是无法想象的事情。陌生人之间的互信也在慢慢地形成,因为我们知道没有人可以做坏事而不受惩罚。如今我们社会中所有的安全、良好的社会风气,其实都得益于监控摄像头的普及。这应该算是一项被我们忽视的伟大发明吧。

4 月 22 日 - 那些逐渐被遗忘的心愿

刷到一部挺老的电影,虽然只看了片段但却让我回忆起很多过去的事情,突然想起来自己还有很多未完成的目标,比如学更多的外语,以及搬到其他地方去住一段时间,但是这些心愿都在琐碎的生活中被埋在了过去,偶尔想起来也会有一种“我好像永远也无法实现它们了”的感觉。事实也的确如此,除非我的生活中出现某些重大的变故,否则很多心愿是不会自动发生的,所以也只能把它们藏在心底。运气好的话,也许会在未来的某一天想起来,而且恰好有一个机会出现之后,才能去实现它。大多数人都是这样过着自己的人生的吧。毕竟,我们都是普通人,有各种各样的牵绊和依赖,没办法真的“放下一切”去过自己想要的人生。我觉得这样其实也没什么不好,正是因为无法事事如愿的现实,才让那些付出努力后才获得的一点点成就更让我们感到欣喜。

4 月 23 日 - 如何用好 AI 工具

最近准备面试的时候常常会用到一些 AI 工具,但是用着用着内心却更加感到迷惘了,因为觉得 AI 实在太强大了,心里有种自己的工作似乎越来越没有意义了,被 AI 取代只是时间早晚的问题。首先,AI 的总结能力超强,虽然写出的代码不一定总是正确,但是多引导几次还是能写出可以用于生产环境的代码的。于是,才渐渐有了上面那些自我怀疑。可能还是在于怎么去看待它吧。把它当做工具,那么,它可以帮你更有效率地完成工作。但是,也不要过于依赖它,而是要用它帮助你去思考。比如,你可以把更多的时间放在业务逻辑、项目架构设计、提升运行效率上。还有就是学习新技术,不过,我发现很多时候,AI 对一些技术细节总归讲得不是那么清楚,因为它也是通过抓取网络上的官方文档、文章来训练自己的,有的时候可能混杂进一些不那么准确的训练数据,所以,有的时候可能还是看官方文档更好一些。当然,有的时候,可能官方文档也写得比较糟糕,那么这种时候经过它的二次分析后总结出的文本会更有价值。

4 月 24 日 - 面试是互相筛选

今天参加了第二个面试,感觉比上一次好多了。当然,可能也和面试官有关系,这次的面试官明显更友善一些,问的问题更具体而且也互相有关联,虽然还是有一些问题没答好,但是至少能在面试官的引导下说出自己的一些思路。我觉得面试其实也是互相筛选的过程吧,很多时候,从你和面试官的沟通中就能看出他们团队平常是怎么工作的。还是要找到和自己更契合的团队才能让工作变得更愉快一些。当然,很多时候我们是无法通过一两次面试就看出来是否合适,这种情况下就只能自己去适应了。所以,运气也很重要。

4 月 25 日 - 从宠物狗到对亲密关系的反思

刷到一条训练宠物狗的视频,训狗师在教狗主人该如何应对护食的狗,简单来说就是让宠物狗意识到你是它的主人,它不能反抗主人的指令,最终目的是让它彻底服从于你。然后联想到,好像在有的家庭中,父母和子女的关系也是这样的。父母想要获得子女的服从,最终达到一种上下级的关系。显而易见,在这样的家庭里长大的子女对父母的态度是复杂的。你会对让你感到恐惧的人产生爱吗?也许会有,但这可能不是最健康的亲子关系。我发现自己很多时候会下意识地逃避一段关系,可能也是害怕在关系深入之后,会不可避免地需要确定这段关系中两个人的从属关系,还有就是害怕再进一步之后我们会产生一些矛盾和冲突,而我不想要也不知道应该如何处理各种冲突情况,逃避和中断关系对我来说是最简单的做法。意识到这一点之后,其实就说明问题有了解决的可能。我们每个人都是复杂的个体,我们习惯于从过去的经历中总结出经验和教训,但是也要意识到,人类的特殊之处在于,我们有能力自我纠正和改变,人类的大脑有极强的可塑性,哪怕是最根深蒂固的想法,经过很长时间的理解和训练之后,我们也能慢慢转变自己的信念。所以,不要担心,勇敢一点,耐心一点。

4 月 26 日 - 燕尾蝶

下午重新看了一遍岩井俊二的燕尾蝶,不知道为什么,听着电影里 Yentownband 的歌总感觉非常熟悉,可能是觉得怪异吧。我记得第一次看这部电影以及听到里面的歌的时候,就已经有一种说不出的剥离感,好像这个故事发生在遥远的过去或者不久的将来,反正离当下很远。好的故事总是能达到这种效果,让你跟随人物进入另一个世界,感受他们的喜怒哀乐。而无论结局是好是坏,至少他们每一个人都热烈地活过。现实生活中其实也是一样,很多事件的发生其实都是随机的,只不过,我们总是喜欢在事后给那些事件赋予意义,好像这样就有了一种确定感。我觉得那句话其实还是正确的:人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我们一生中遇到哪些人,一起做了什么事,这些才是定义我们过去以及决定我们未来的最关键的因素。

4 月 27 日 - 超人工智能出现之后的人类社会

中午吃饭刷到一个采访 AI 研究者的视频,讲到了 AI 安全的问题,主要有两个让人担心的地方,一个是被误用,AI 就像大规模杀伤性武器一样,会对人类社会造成各种负面影响,另外一个是不受人类控制的超人工智能可能会威胁到人类的生存,也就是科幻片里的场景有可能成为现实。其实关于这两点我之前都看到过相关的讨论,但一个我没仔细想过的事情是,当比人类更智能的 AI 大量存在与我们身边的时候,那时的人类社会将会变成什么样子?也就是说,我们的目标是让一个比自己更聪明的智慧体为我们服务而进行不反抗,这个问题一提出好像就不太符合逻辑,按照历史上人类社会的逻辑,总是强的一方享受弱的一方的服务而不是反过来。除此之外,我们还必须想办法解决人类的存在危机,因为未来可能只有少部分人能够在 AI 的帮助下从事一些有意义的工作,绝大部分简单的工作都会被 AI 替代。在找出解决办法之前,我们这一代人中的很大一部分人会变成“多余”的人,到时候的我们要怎么办?我们需要给自己寻找新的认同感和价值感来源。

4 月 28 日 - 连点成线、多尝试

看了篇文章讲了痛苦驱动编程的概念,里面有张图表,表示当你收集了足够多的用例,并且能够用最简单的曲线把它们(抽象集)连接起来时,你就得到了一个好的系统。想到其实人生也是一样,是一个连点成线的过程。你过去做过什么、掌握了哪些技能,当你找到一个合适的曲线,能够把它们全都串联起来的时候,那就是你应该去做的事情。虽然有点过于简化,因为还有很多其他变量,比如你的价值观,生活中的其它优先级等等,但大体而言是正确的。虽然我们生活在一个专业化的时代,但是大部分人不会一生只做一件事情,我们都是多面发展的,而且大部分工作也都要求我们成为一个多面手。从这方面来看,一些专业化程度更高的工作有时候也是一种劣势,比如程序员,当 AI 时代来临的时候,如果没有学会使用新工具,或者迁移已有的知识到另一个领域,可能很容易就会被替代。反思自己,我过去掌握的技能比较单一,也没有更有意识地去提高沟通能力、协作能力等,所以造成此刻的自己有些被动的局面。说到底,还是要让自己多去尝试,去做一些不一样的事情。

4 月 29 日 - 文字记录的优势

最近经常关注一些新闻,可能是因为空余时间变多了吧。其实,知道这些东西有什么用呢?好像也没什么用,除了让自己在心理上感到好像“学到”了一些“新知识”,而且我也没有把它们当做谈资的想法,所以,可能只是为了自我感觉良好。然后想到,其实所有的传播媒介当中,视频的传播度、时效性最好,但是其价值是随时间下降的。比如一条新闻,只有在刚被制作出来后的几天最多几周内是最有价值的,但是过了这个时间段,其价值几乎降为零。而那些不受时间影响的、能长期保持价值的传播媒介,往往是那些显得有些过时的方法,比如博客、论坛帖子等,再“古老”一点的就是纸质文章了。我觉得这也是为什么我更喜欢文字的原因吧。假如是用来记录的话,文字所占用的空间更小,包含的信息更多,传播更便捷,而且真正有价值的文字很少会随着时间而变得过时。

4 月 30 日 - 在 YQueue 的最后一天

今天是我在 YQueue 的最后一天,晚上提交了最后一个 PR,添加了最后几个回复,合上电脑后,才意识到我正式结束了这一段旅程。虽然是被裁员,但其实还是挺感恩能有这样的机会的,既体验了远程工作,也学到不少东西,比如完全基于 Github 的工作流,另外,在 Flutter 工程规范方面也学到了很多,我觉得这些都是对自己未来的发展有帮助的。虽然不知道未来会发生什么,眼下找新工作也还没有什么眉目,但我相信船到桥头自然直,也相信自己的价值,只是需要耐心等待下一个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