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安

七月是这个夏天最热的一个月,所以基本没怎么出过门,不过,每天除了工作之外,也还是坚持了一些习惯,比如跑步 120+ km,看完了 4 本书。虽然中间也有一段时间过得不太自律,但是终归还是恢复过来了,而且我也发现只有当过着看似重复的生活,才能让人觉得内心踏实,尤其是在完成一天的工作、运动之后,坐下来安静地看几页书,那种简单、平静的满足感,最让人放松。月底回了一趟家,我现在觉得,每次和家人们在一起都有种内心平静的感觉。家其实不仅仅是一座房子这么简单,它其实是人的一种感受。因为熟悉,所以心安,而只有心安才能给人一种「家」的感觉。希望我们都能找到能让自己感到心安的地方。

7 月 1 日 - 比浪子回头更重要的事

看了一个采访视频,采访对象因为染上赌博恶习,最终从民航飞行学员转变为一名普通的外卖小哥。听他讲述自己的心路历程,感觉还是挺心酸的,尤其是当他提到自己的母亲必须遭受两次相似的打击,而且还都是来自她爱的男人,一次是她的丈夫,一次是她的儿子。听到这段话,我差点掉眼泪。爱其实就是能够站在别人的角度思考问题,感受别人的感受。我觉得他其实还算是幸运的,能够拥有这样一位伟大的母亲,而且还有不离不弃的女友陪伴着他,最终两个人也修成正果,生活开始逐渐走向正轨。都说浪子回头金不换,有过这样经历的人最终能真心悔过,还是蛮难得的。况且我也觉得,其实每个人的人生中都有可能会经历一两次这样的考验。我们无法把责任全都推给外部世界,因为每个人内心深处都有不愿提起的往事或者某些容易刺痛我们的东西。我们也都会面对来自外界的诱惑,往往这个时候才是体现一个人的品德的时刻,我们能否抵抗住诱惑,做出正确的选择,站在正义和良善的一边。又或者是屈服于诱惑,背叛自己、背叛家人的信任,做出让自己一辈子都不能获得安宁的选择。不过我也觉得,其实大多数人都只是普通人,没有那么强大的意志力。所以,最好的做法还是远离那些是非之地和是非之人,尽量选择只跟同类人交往。对于会对人生造成重大影响的选择,尽量不要去冒险,留出足够的时间去思考、对比和自我辩论,而且要在放松的心态下做出人生中那些重要的决定。

7 月 2 日 - 跳出肥皂泡中的世界

下午看了几个纪录片,有关于直播行业的,有关于各地烧烤文化的,也有涉及各个行业的网店卖家的生活。再次体会到人生百态,有种「我所认识到的只是这个世界中非常小的一部分」的感觉。事实上也的确如此,由于社会经历的匮乏,我一直都活在自己所隔离出来的肥皂泡里,真实的世界远比肥皂泡中的复杂得多。你根本想象不到居然有人过着和你那么截然不同的生活。我也开始意识到为什么我们都要不断学习和自我更新,因为只要你停止了学习,你就会开始慢慢和社会脱节。社会大学是能教会一个人最多关于生活的知识的地方。看到他们的生活方式,我也开始反思自己的生活,以及我到底应该如何度过自己的一生。虽然从来都不可能得到明确的答案,但是我觉得认识自己和这个世界应该算是其中的重要一环吧。一些很关键的问题包括,什么才是真正让自己感到快乐的东西,那些让我体会到美的瞬间,我对艺术的理解,如何理解不同的哲学流派,如何让自己的生命活得更有价值,等等。其实我们所见到的每个人都在追求相同的东西,只不过每个人的表现形式不同。我们应该尊重每个人自己的选择,而且我也希望每个人都能找到自己的归宿。此心安处是吾乡。

这两天看了非常多有意思的视频,感觉有点消化不过来。恰巧感觉最近精神能量有点低,看了这些视频好像恢复了不少。据说男生也会像女生来大姨妈一样,周期性地体验到情绪的涨落,比如某段时间内会觉得自己心理状态处于低谷,做什么都觉得特别没意思,但是过一段时间却又灵感爆发,冒出很多灵光一现的想法,并且觉得人生无限美好,充满干劲。所以我想我们可能需要像仓鼠一样,在高谷期储存心理能量,记录下那些激励自己的想法,等到处于低落状态时再把它们拿出来看看,激励自己,让自己重新恢复斗志。

7 月 3 日 - 珍惜每一瞬

2023 过去一半了,突然意识到今年我好像发生挺多变化的,不仅仅是工作上的变化,还有心态上的一些改变。我逐渐意识到自己其实一直在慢慢告别过去的一些东西,也越发意识到时间的重要性。以前总是以为有的事情放一放也没关系,未来总会有时间去做的。现在的我意识到,当想法出现的时候,最好立即去做,因为你永远也不知道未来的你会不会错过做那件事的时机。其实人生中有很多东西都是慢慢变得回不去的,比如小时候的一些美好记忆,和家人们在一起度过的那些温暖片段,现在回想起来,好像已经离自己非常遥远了。而且父母正在慢慢老去,我知道我们陪伴彼此的时间以后会越来越少。还有外公外婆,以后能够再见面的次数基本上可以倒数出来了。想起这些就会感到胸口闷闷的。

但这是我们无法改变的东西。其实不仅仅是他们,在我们生活中出现的每一个人,和我们差不多都是这样的关系。我们不知道这会不会是我们之间的最后一次见面,最后一次说话,最后一次挥手告别。虽然并不是每段关系都那么美好,但是只要想起我们在一起度过的时光,难免会感到有些伤感。所以,我也逐渐意识到,一定要好好珍惜每段关系,哪怕你知道你们只是在一起度过一段短暂时光。生活中没有什么是会永久持续下去的,有的时候甚至包括是最真挚的友情和爱情。哪怕是亲情,最终也会随着对方生命的终结而逐渐消散。这样看来,所有的东西本质上都是一样的短暂易逝。因此,除了珍惜,还是珍惜。只有这样,你才能真正开始去生活,你才能慢下来感受生命中的每个瞬间,因为我们所拥有的,只不过是这一个个瞬间。

7 月 4 日 - 假如人生是 spreadsheet

最近在工作间隙喜欢对着窗口发呆,看着远处来来往往的车流,任由思绪游走。有时候常常觉得自己做的工作意义不大,但是想到自己所能做的无非就是这样看似简单的工作,况且我也能从中收获一点成就感,这就已经足够了。大多数人做的工作,其实都是这种看起来简单的小事。我现在慢慢开始觉得,能够把小事做好其实也是一种能力。比如早餐店的工作,哪怕是提供包子豆浆油条这样简单的吃食,想要日复一日坚持下来,也是不容易的。人总会有情绪低落的时候,但是假如你能够克服种种情绪,克服生活中其它各种各样的糟心事,以对待一种崇高事业的心态,把今天的早餐做好、做到位,那就算是非常厉害了。这差不多也算是一种修行。常常听说有人不堪忍受大城市的世俗生活,选择退隐山林,我觉得其实根本就没必要隐居起来去修行,当内心安定下来之后,任何地方都可以是你修行的地方。无论是朝九晚五、996 的职场,又或者是工地上早出晚归的生活,我们最终需要修炼的,是如何面对这个世界的态度,还有如何处理自己与这个世界以及与其他人的关系。有的时候远离自己不喜欢的环境也许能够改善自己的心态,但是大多数时候,直面问题才是更加积极的做法。既然问题出现在了我们面前,那就把它当成是一种挑战,战胜它,我们的能力就能得到提高,即使最终没有很好地解决它,至少也能收获对自己更加真实的看法。假如把我们的人生看成是一张巨大的 spreadsheet,我们所遇到的每件事以及应对方法是怎样的,差不多就可以看出我们是个什么样的人以及具有哪些能力。财富、地位等等只占其中非常小的一部分,真正重要的是,我们需要自己花时间去想明白,到底应该用什么样的内容去填满它,还有我们对多少人的生命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7 月 5 日 - 难题的意义

昨天花了一整天时间尝试解决地图标志物大图像素化的问题,起初打算用一种非常复杂的做法,也就是用两张图片分别展示 marker 和提示文字,但是这涉及到地图上的边缘计算,zoom 值计算,以及根据墨卡托投影计算像素点坐标。在网上查遍了各种计算公式以及实现方法,在几乎快要放弃的时候,从谷歌地图文档中发现了转机。原来地图 marker 也支持 scale 选项,因此,只要将地图以及 marker 同时缩放之后,就可以解决标志物图片像素大小限制的问题了。简单修改代码实现之后,看到屏幕上显示的结果正是自己想要看到的,那一瞬间真的太满足、太开心了。我觉得这也是编程最大的魅力吧。很多时候,假如没有任何挑战,你很容易就会感到无聊,但有时候遇到一个让你卡壳很久的问题,甚至是连续几天让你吃饭、上厕所、洗澡的时候都在思考它,而当最终找到解决方案之后,那种兴奋、喜悦和成就感,与你之前所付出的努力是完全成正比的。我想大多数工作应该都是如此吧,是那些困难的部分定义了我们的工作,而不是那些轻松愉快的部分。给我们造成最多 struggle 的问题,同时也给我们带来了最多的成就感和满足感。我们要做的,无非就是不断提高自己的能力,让自己可以去解决更大、更难的问题。这也是获得人生意义的最好方法。

7 月 6 日 - 悲观但并不厌世

早上起来看了苗师傅的一篇文章,虽然我有段时间也觉得自己可能得了抑郁症,但是后来不知怎么地就走出来了。抑郁的确是当代人的一大问题吧。很赞同文末的那句话,在苦难面前,我们的求生欲变得更加强烈,但当没有什么要反抗时,我们活着的原因就只能来自内在的自我。当一个人无法从外在或者内在世界中找到驱动人生的原动力时,活着就成了每天醒来时都要面对的一种痛苦挣扎了。不过,现实是也有很多人是因为苦难而陷入抑郁,比如这两天大家都在讨论的某位明星。又想起来那句话,财富和地位只能保证你生存的下限,但是并不能让你活得更加幸福和快乐。对一个人来说,真正重要的是保持身体和精神的健康。然而事实上,有很多人一生都在追求一种奇怪的数字游戏,往往只有现实的打击才能给他们按下暂停键,有可能是当身体出现问题时,或者家庭关系出现危机、家庭成员的离去。说起来,我真的算是个悲观的人。但对人生悲观不代表不爱这个世界,或者对生命失去了敬畏。我还是想要尽可能多得用自己的肉身和心灵去观察和体验这个世界的,只不过,我不会特别强求什么。什么都无所谓的人,才是这个世界上最难被击溃的一种人吧。只是,这样的人常常会给人一种特别冷漠的感觉。因为他们觉得一切都是虚幻的,只有离远一点观察这个世界才算是一种适合他们的生活方式。

7 月 7 日 - 熬过经济下行期

最近关注到很多关于国内经济的负面消息,房市低迷造成上下游产业一大批岗位的消失,年轻人毕业后工作更加难找了,再加上大家对未来经济的信心不足,导致不敢消费、储蓄率变高,进一步让制造业和服务业都受到了打击。哪怕是过去风头正盛的互联网行业,从几年前开始也已经风光不再,裁员、996、内卷,各种词都被用烂了,到现在还是没有看到恢复的迹象。现在唯一还算比较吃香的行业可能就只有这两年兴起的一些高新产业了吧,比如芯片、新能源车企、人工智能,但是这些行业的门槛又高,能够进入其中的只是名校毕业的一小部分人。看起来,好像普通人对未来的前景挺悲观的。不过,我还是相信这只是经济周期的下行阶段,既然是周期,那么总有从萧条中恢复的时候,只不过我们都不确定那一天什么时候会到来而已。普通人能做的,无非就是提前做好规划,熬过经济下行期,不乱消费,确保收入的稳定性,同时也要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保持竞争力。在安全范围内,也可以尝试下其它领域,过去很多初创公司都是在经济下行期得到了生存并且发展壮大的机会,普通人也可以利用这一时期出现的机会,比如不断买入低价的优质资产。大多数人都只能适应变化,顺应潮流而动才是我们应该做的正确选择。另外,保持乐观和信心也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无论是面对工作或者投资时都是如此。

7 月 8 日 - 人生中的多点策略

这两天的一个感悟是,分散风险是人生中非常重要的一课。就像普通人理财的基本原则是不要把鸡蛋全都放到一个篮子里,我们每个人都应该选择多条路径去均衡分配自己的时间和注意力,这样,当其中某一条路径出现问题或者进行不下去的时候,我们至少还能通过调整其它方面来进行平衡。比如,我们应该把时间和精力分散投资在家庭、事业、理财、爱好等几个方面,这样当某一领域出现危机的时候,比如伴侣出轨或者不爱我们了,我们不会觉得从此生活失去了方向,或者觉得自己的人生彻底失败。虽然也还是会感到痛苦,但我们至少能够通过其它方面来调整自己的心态,比如从友情中获得安慰,通过爱好分散自己的注意力等。对我来说,我目前工作、爱好和生活都算是比较均衡,唯一不足的地方是在亲密关系方面。一直以来我好像都不太擅长处理亲密关系,一方面可能是因为我的性格,比较难以信任他人,不愿意主动接近他人。另一方面,也是因为我已经习惯了目前的生活方式,几乎不需要依赖他人来为自己的生活寻找灵感和启发。当然,可能也包括内心还是有恐惧吧。害怕当下的生活方式被打乱,害怕另一个人进入自己的生活后会感到不习惯,害怕失去当下的平静,害怕自己会依赖上他人。有时候觉得,战胜恐惧其实也不难,从我过去的经验来看,大部分恐惧都是我们想象出来的,实际上并没有那么可怕,也没有想象中那么困难,真正难的是开始时的行动。

7 月 9 日 - 藏地白皮书

周末看完了和菜头推荐的《藏地白皮书》,没想到偶然发现了这样美好的爱情故事,这应该是我今年听说的最让人羡慕的一对神仙眷侣了。看完之后忍不住去搜了傅真的博客,惊喜的是她居然还在更新,以后又多了一个阅读博客的好去处了。过去,我一直以为旅行只是一种认识这个世界的方式,旅途结束之后我们就会恢复各自的日常生活,但是看了他们的故事才知道,旅行竟然真的有可能会完全改变一个人的人生轨迹。当然,我觉得他们都属于特别幸运的人,那些故事能够发生的前提是要有许多条件同时满足,比如时机、运气、双方的财务状况,以及最关键的部分——两个人的缘分以及在一起的决心。不过,无论如何,他们的故事向我们证明了,美好而又纯粹的爱情还是存在的。而且两个人在一起后,能够维持对彼此的喜欢,不去寻求改变对方,能够想法一致,放弃工作去南美游历一年,回来后又能继续把生活过得温馨美好,这是非常非常不容易的。除了要完全接纳对方之外,也与两个人的价值观以及成长步调一致有关,而这又离不开双方的共同努力,努力沟通、努力理解对方、努力创造出更好的生活,以及在关键的时刻坚持做自己。我觉得他们都是非常纯粹的人吧,这样的人能够遇到彼此本身就是一种幸运,因此也会特别珍惜彼此。

7 月 10 日 - 一个奇怪的噩梦

昨晚做了一个糟糕的梦,梦见我得了一种罕见病,做了 CT 之后发现是一种脑瘤。医生告诉我之前得这种病的三个人都去世了,我是他手上遇到的第四个人。等我住院之后,我会经常需要被仪器扫描大脑,每次扫描的时候都会非常难受,头痛欲裂的感觉。某天医生探房的时候让我喝了一杯茶,可是没过多久,我的病情突然加重了,于是我又被推进特殊病房扫描大脑。然后在扫描大脑的时候,医生告诉我说,其实他让我喝那杯茶就是想验证一下他的想法是否正确,之前已经有一个人因为他的判断出错而死掉了,这次遇到我刚好可以再次试验一下他的另一个想法。听了他的话之后,我的情绪变得特别激动,躺在病床上不停地挣扎,但是好多人死死压着我的身体,我还试图把头上的仪器摘掉,可是也没什么用。最后我望着医生面无表情的脸,狠狠地说了一句「我要起诉你」,然后我就醒了。

不知道为什么会做这么奇怪的梦,而且印象中我已经好久没做过醒来还能记得的梦了。我也很久没去过医院了,现实生活中我也从来没有对医生有过特别差的印象。也许只是受到了一些负面的心理暗示的影响吧,也有可能是自己太过焦虑了。

7 月 11 日 - 女性视角眼中的旅行

这两天工作间隙在看傅真的博客,看她写到自己旅游途中遇到的事,第一次从女生视角认识到,原来相比男生,女生旅行途中会有那么多的麻烦和顾虑。还有就是,长得漂亮有时候真的不一定是件好事,因为越是漂亮的女生就越容易惹人注意。男人们总归是种视觉动物,处在文明社会中的我们都能够控制自己的行为,但是换一个环境,到了一个陌生的地方,又因为是在别人的地盘,有些心术不正的人就会暴露出自己的本性了。假如碰到了这样的坏人,女生能做的,只是想尽一切办法去保护自己,让自己受到的伤害最小化。有时候暴力反抗只会迎来对方更猛烈的侵犯,甚至有可能被对方夺去生命。长辈们总是喜欢重复告诉我们,凡事要学会看两面。虽然旅行能给我们带来新奇的体验,认识到更大的世界以及有趣的人,但是旅途中有可能出现的各种各样的状况和危险,也是需要由我们自己去承担的。尤其是对女生而言,一个人到一个完全陌生的地方旅行真的是一件充满风险的事情。因此,提前做好规划,有风险意识,做好应对危险的准备,学会保护好自己,也是出发前需要认认真真思考的内容。抱怨是无意义的,这个世界总归有其不完美的一面。我觉得也正因如此,我们才更应该感到感恩,因为那些暴力犯罪率高、对女生不友好的地方,往往也是最为贫穷和落后的地区。我们只是过客,但是生活在那里的人却需要不停和这些人打交道。我当然不是说那些地方就全是坏人,无论在什么地方,好人和坏人的比例大致都是差不多的,大多数人都只是普通人而已,没那么好也没那么坏。我们需要防范的那些坏人,往往也是因为从小缺乏良好的教育,幼年时期缺少关爱和长辈的引导,才最终变成了一个自私自利、容易沾染恶习、对社会对他人都充满敌意的人。

7 月 12 日 - 所有经历都是有限的

最近发现自己特别容易被感动,看到公园里一家老小缓缓散步的场面会觉得感动,看到蚂蚁搬家会感动,看到在小溪边清理羽毛的水鸟也会被感动到。可能是因为最近在看《你要如何衡量你的人生》这本书的时候,意识到我们一生中的所有经历都是有限的。比如小时候父母给你洗澡的次数,长大后你和父母吃饭的次数,你一生中见到日落的次数,等等。我们当然不能总是想着「这次会不会是我最后一次做这件事」,那样会太消耗心力了,我觉得更好的做法是好好享受当下,因为只有当下那一刻是我们所共有的。抱着这样的心态,事情中间出现任何的不愉快也会显出几分可爱来了。另外一个感触是,我们的身体是我们在这个世界上最宝贵的东西,我们做所有的事情都离不开它。它不可替换,修复次数有限,受到损伤后不可逆。因此,花时间和精力维护我们的身体,使它保持在一个最佳状态,永远是最好的投资,远超过所有其它方面的投资。意识到这一点之后,你就不会再去滥用自己的身体了。你做的所有事情都应该以「这会对我的身体造成什么样的影响?」、「十年后我会因为对自己的身体做了这样的事情而感到后悔吗?」为标准。也许当下的你觉得自己的身体能够承受眼前的负担,以后再花时间弥补回来就行了,但只有当你到了一定的年纪后,才会意识到事实并非如此。年轻时候养成好的习惯,照顾好自己的身体,理性做决定,为未来的自己考虑,是非常重要的。

7 月 13 日 - 自由和约束

最近在想到底什么样的人才能够拥有自由。过去我一直以为自由是靠个人追求得到的,某种程度上来说的确如此,但是,我也意识到更多的自由有时候并不意味着一个人会生活得更好,或者对他周围的世界更有利,对于大多数缺乏道德自控力和自制力的人来说,自由是个灾难。因此,我们常常会看到一种非常矛盾的现象:越是自律、越是对自己保持高标准的人,拥有越多的自由;而越是缺乏这种自我约束能力的人,往往受到的外部约束也越多。当然,很多时候这也与一个人的生活背景以及经济状况有关,但是,一个成年人,在一个相对公平的环境工作、生活多年之后,假如还是拥有很少的自由,大多数时候都与此人缺乏自我约束能力有关。监狱里的服刑者全都是缺乏自律的人吗?当然不是。失去人身自由的方式有很多种,囚犯犯罪的理由也有很多,不完全是因为愚蠢、贪婪、一时冲动等原因,有的时候也有可能是为了反对不合理的规则以及经过权衡后的理性犯罪。旧世界有两种约束人的方式,一种是宗教或者道德,一种是王法(和现代的法律相似),我个人感觉前者似乎更占主流。而到了现代,我们更强调法律,法无禁忌即可为,这也是现如今律师、法务工作者比过去增加很多倍的原因,而过去所强调的对一个人的思想、言行进行控制的道德或宗教力量越来越被弱化。这是一种进步还是一种倒退?我倒觉得这其实只是一种暂时的现象,随着时间的流逝,大多数人都会慢慢意识到内部约束和外部约束一样重要,因此在人群中也就会逐渐形成新的宗教或思想,也许人们会把它叫做某种哲学或者主义,但其实本质上都是一样的。

7 月 14 日 - Quirkiness

看了 Chris Arnade 的 Walking Taipei 系列文章,其中提到他对某个便利店店员的观察:

Their quirkiness beneath their uniform. Their awkward and mechanical way of dealing with people, in the manner of someone who it doesn’t come naturally to, but who still does it with kindness instead of anger or frustration.

我猜测这名员工可能刚来到城市不久吧,从他的文字描述中我看到的是一个敦厚、善良的人。我有时候常常觉得自己身上也有这样一种 quirkiness,尽管心中觉得他人是不可预测的,但还是觉得应该友善对待遇到的所有人。与陌生人相处总是一件让人不自在的事情,但有的人为了生活,只能被迫接受这样的选择。也许一段时间之后,他也能适应新环境,但我觉得那份不自在会始终保留在他身上,只是会以另外一种方式体现出来。人的性格是天生的,想要改变它往往需要成百倍的努力。但,还是想强调,善良才是这种性格中的最大优势。尽管会感到不自在,而且有时候这份不自在也会传递到他人那里,因为他总归不像处事圆滑的人那样一言一行都让人觉得很舒服,但这来自心底的善良,会让一个人能够保持自我的安宁,并且最终也一定能够找到像他一样或者能够接纳他的人。

7 月 15 日 - 确定什么是不想要的

假如有机会去采访那些大人物,有多少人会认为自己此刻在做的事就是他小时候的梦想呢?可能很少吧。大多数人都是一边成长一边发现自己的兴趣,并且在不知不觉中取得了越来越大的成就。因此,很少有人真的能够设计自己的人生。既然未来无法预测,那我们是不是就不用去规划自己的人生了呢?恰恰相反,我觉得我们应该更加主动地去思考自己到底想要成为什么样的人,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保证未来的人生不会朝自己不喜欢的方向发展。比如,我们原本想要去流浪、去看世界,但是最终却成为了一个循规蹈矩的人。我们想要与他人为伴,服务他人,与更多人建立紧密的连结,但是最终却走上了单打独斗的科研路径。当我们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的时候,至少还可以去思考什么是自己不想要的,使用排除法去慢慢找到自己能做好同时又有可能会喜欢上的事。没有人能准确说出未来 30 年后自己的人生会变成什么样,但是我们至少可以确定自己不想看到的结果是什么。比如,我不想 30 年后过得穷困潦倒,那么我从现在就要开始做相应的准备,把收入分散成几个部分投入到储蓄、投资、职工养老保险等账户中。我希望自己 30 年后依旧有几个聊得来的朋友,能够时常约好一起去旅行、运动、分享爱好、参加公益活动等,那么,我就要从现在开始,培养自己的爱好,投入时间认识和自己相似的人,维护好已有的关系,多分享,多帮助身边的同龄人和年轻人,等等。查理芒格的「总是反过来想」在这里依旧适用。

7 月 16 日 - Make the best of it

我觉得自己真的算是个喜欢思考意义的人吧,想法很多,但是真正能够落地的却很少,再加上缺乏从多维度获得反馈的评价体系,也很难分辨出哪些想法是有价值的。不过,归根结底,我最大的愿望是创造出一点有用的东西 (To create something useful),可以是一种有趣的产品,可以是给人们带来方便的工具,也可以是让人从心灵上获得满足或者感到放松的艺术作品。这是我所认为的获得意义感的最重要的方式。因为,人活在世上总归不能只为了自己,需要与他人互动,建立联系。假如没有其他人,一个人活在这个世界上真的很难找到意义和归属,除非成为神,拥有无限的生命以及凭空创造事物的能力。我还是相信每个人来到这个世界其实都是带着目的来的,只不过这目的需要我们自己去找到它。解决了最关键的「个人之于他人的意义」的问题之后,另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是个人的幸福,比如要追求什么样的亲密关系、如何获得更完整丰富的人生体验,等等。这些当然因人而异,因为每个人生来所具有的特质不同,家庭、社会环境、个体差异等。这点我的座右铭是认清现实,然后最大化利用自身条件去拼搏和迎接挑战。I’m born in this age and at this place, how can I make the best of it?

7 月 17 日 - 真正的文化认同

有时候觉得,我好像从来都不属于某个群体,比如以前不想融入集体,后来也不想被其他人贴上某个标签,但是我知道,内心深处我还是认同自己是属于某个更大的群体的,比如一个国家的公民以及整个物种中的一个个体。虽然常常抱怨生活在这个国家不好的地方,但是内心深处我还是为自己的国家和文化感到自豪的。虽然这种「自豪」看起来有点奇怪,毕竟你只是恰好生在这里、长在这里,并没有做出什么贡献。然而你还是会觉得自己是属于这块地方,你会觉得自己和生活在这片区域的人相比其他人而言是更能够心灵相通的。我觉得一个国家之所以伟大,并不是因为它建造出了那些雄伟的建筑,或者诞生了伟大的人物,创造了辉煌的历史,而是因为文化。生活在那里的人具有什么样的精神,他们所使用的语言,对待生活的态度,情趣和智慧等等,这些才是让我们能够真正认同彼此的根本原因。虽然我也知道在当前的时代背景下,这些精神正在慢慢变得模糊不清,因为文化变得越来越多元,越来越多人选择不同的生活方式,但是我觉得主流文化还是没有变,我们还是崇尚自立自强、自力更生的精神。每当看到那些努力生活的人,我都会被他们激励到,然后内心暗暗提醒自己:我也要更加努力一些呀。

7 月 18 日 - 幸福顿悟

有时候改变人生往往只在一瞬间,比如跑完步,看着远处夕阳映照出的色彩斑斓的晚霞,突然意识到:能够活在这个世界上是件多么幸福的事啊。就在这个想法出现之后,你眼中的一切都变得不一样了,所有的人和物都变得那么亲切可爱。幸福真的只是人的一种内心感受。当然,我也知道,此刻的我能这么说完全是因为自己是非常幸运的人。对于那些没那么幸运的人来说,他们的内心可能又是另一番感受。但是,容易感到满足又有什么不好的呢?我也依旧在努力工作,我也还是想要尽可能让自己做到最好,尽可能每天都能为他人做一件好事。虽然知道不应该去和别人比较,但是有时候看到一个特别懒惰、喜欢占别人便宜的人,心里真的会感到一种厌恶。人为什么要这样呢?想要的东西通过自己努力去争取获得不好吗?为什么要走捷径呢?虽然无法理解,但还是试着去接受。可能正是因为这个世界是不完美的,所以才让那些美好的人显得更加美好圣洁吧。忘掉那些不愉快的经历吧,去与那些可爱的、努力的人为伴,去感受真实的世界。尽管不完美,尽管有许多糟糕的地方,但是,假如能够因为自己的努力,而让这个世界变得美好了一点点(哪怕只有你自己才能看到),那也是值得的。

7 月 19 日 - 独处与健康的剂量

偶尔会感到孤独,想被他人需要,这应该是一种健康的心理状态吧,但是很多人都喜欢否认这一点。作为一个内向性格的人,我的确更喜欢一个人待着、喜欢独处,但是即使如此,我也还是会渴望与人交流,并且希望能从中获得一些能量以及新想法。内向性格的人并不是只能在独处中才能恢复自身的能量,尽管独处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比如通过运动、阅读、冥想等。另外我也觉得,善于独处应该是内向性格的人具有的一大优势吧,我可以连续很长一段时间不与人交流也不会感到无聊,这当然得益于现代科技的帮助,有书、电影、音乐和网络的陪伴,我才能做到这一点。不过,我也觉得限制互联网的使用也挺重要的。只使用纸质书,看有限的几部电影,听有限的几首歌曲,偶尔体验一下这样的生活,能让我们生活得更有意识。一切都在于将事物控制在一个健康的剂量内。

7 月 20 日 - 今天比昨天好,在行动中找到热爱

最近常常觉得好像这一天什么也没有完成,然后心情就会在那一刻变得沮丧,甚至跑步的时候也在想着这件事。但是,我觉得哪怕是非常厉害的人也不一定每天都能完成很多重要的事,最关键的一点在于,只要意识到自己今天比昨天做得好或者取得了一点进步,这就够了。想明白这一点,一切就都又变得轻松了。假如把「今天比昨天好,明天比今天好」作为人生信念之一,那基本就没有什么能够阻挡一个人过上自己想要的生活了。人应该只和自己比,而不是去和身边的其他人比。我们每个人的人生都只有一次,年轻的时候总是什么都想要,什么都想尝试,但是其实在人的一生当中,真正重要的任务只有一个,那就是找到值得自己为之奋斗一生的事情。有的人在很年轻的时候就找到了,然后全情投入其中,而有的人要到中年甚至是老年才能找到,但是没关系,只要不放弃寻找,不放弃尝试,总有一天我们都会找到既能发挥出自己的天赋,又能为他人创造价值,还能让自己感到人生有意义的事情。我现在才慢慢开始明白,热爱都是在行动过程中或者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之后才能慢慢感受到的,大多数人并不是一开始就知道自己「热爱」的是什么的。

7 月 21 日 - 让心自由

见过太多由人的内心造成的苦难和困顿,假如我们能够对现实保持足够清晰的认知,它们可能一开始就不会存在。所以,最关键的问题在于要让心保持自由。的确,现实世界非常复杂,很多事情是不受我们控制的,但是,只要我们能够学会如何分辨它们,我们就能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花在那些我们能够造成积极影响的事物上。学会让心自由的另一个好处是,我们能够更加清楚地看到自己拥有何种价值观。我们是更注重物质生活的体验,还是更看重精神世界的筑造?我们是否对未来感到恐惧?是否更愿意花时间为未来做规划、牺牲当下的生活体验?又或者是更偏向于活在当下?我们更看重现实利益还是更看重个人感受?这些问题都与我们的价值倾向有很强的关联,找到这些问题的答案,才能看到我们想要的生活大概是什么样的。虽然我也还是会对未来感到迷茫,但此刻的我对这些问题已经有了大致的答案,因此也才能够更加从容地面对眼下可能出现的所有困境。我知道最糟糕的结局大概是什么样,我能够忍受那样的结果,所以,我对其他的结果自然就能抱着一种不排斥甚至是欣然接纳的态度。能够拥有这样的心态本身就是一件奢侈的事情,我当然知道自己非常幸运。但是,我觉得大多数人只要愿意尝试,愿意像我说的那样探索自己的价值观,那么,每个人都可以活得更加自由。

7 月 22 日 - 夏日傍晚的雷雨

昨天周五,下午六点多看到外面天气不太热,于是照例换上衣服出门跑步。跑着跑着才发现身后的乌云越来越密,天色也变得越来越暗,连路灯都提前亮了起来。不过好在气温不高,迎面而来的风吹得人很舒服,于是脚下越跑越快。等跑到快一半的时候,天空中开始飘起了雨点,不过也没法子,只能继续加快脚步。等跑到河边的时候,雨点已经不小了,先是一阵阵地打在后背上,然后是身上、脸上、眼镜上。抬头看了看天空,发现一个奇妙的景象:在我的左边乌云密布,偶尔有小束的闪电划过,而右边却露出了一片蓝天,虽然只是一小块,但偶尔能看到后面的阳光照射在薄薄的云彩上,云层边缘发着光的景象。心里有种奇妙的感觉。等到快跑到绿道终点的时候,雨点越来越大,我也开始冲刺最后一公里,河岸边几乎没什么人了。跑完后,精疲力尽,像往常一样从公园走小路回家。一个人漫步在刚开始下雨的公园里,周围空无一人,光线逐渐变得昏暗,远处偶尔传来一阵阵闷雷声,伴随着头顶天空中的闪电,仿佛有种自己此刻正置身梦境的感觉,好像在梦游。看到小溪里的水还是像往常一样缓缓地流着,只不过桥下水潭边此刻没有垂钓的人了。我一个人被周围的树木包围着,它们连同小溪里的水草,在被水滴模糊了视野的眼镜后面,都显得神秘兮兮的。看着眼前的这些景象,不知道怎么的又想起了缸中之脑。有的时候人真的很难区分现实和想象吧,当日光消失的时候,大自然中的一切都会变得更加神秘莫测,正因如此,大多数鬼怪故事都发生在夜晚。

7 月 23 日 - 那些重要但不紧急的问题

昨天周六,还是延续往常周末一样的节奏,在家待着、无所事事。下午坐在窗前看书的时候,目睹了一场暴风雨由远及近经过的过程,半个小时内经历了从晴天到狂风暴雨再到雨后放晴,觉得还蛮有意思的,可能是因为之前从来没有像这样观察过雨云的移动吧。有的时候真的觉得自己挺幸运的,还能有时间放空、发呆、day dreaming,假如我已经结了婚、有了小孩,可能就不会有这样的闲暇和心境享受这样的状态了吧。所以,凡事都有利弊吧,既然你享受了一个人的自由、无负担,那么就得忍受偶尔的孤独和寂寞。世事无两全。但其实偶尔也会思考,我眼下的生活有什么风险呢?我需要做点什么来改变当下的生活状态吗?我真的喜欢这样的生活方式吗?如何利用好空余时间,发挥出自己最大的价值?对我来说,人生中最重要的东西是什么?

这些都是重要但不紧急的问题,而且也最适合一个人的时候去思考它们,因为当你背负了更多的责任之后,很有可能就不会有太多的时间去思考这些问题了,更多的时候只是忙于生活中的各种琐事,疲于应对工作和生活上的挑战。拥有选择权是一件奢侈的事情,这需要我们直面现实,直面自身的缺陷和痛苦,以及不断付出努力去克服自己的弱点,战胜自己。永远要按照你想的那样去生活,否则,你就会按照你生活的那样去想。

7 月 24 日 - 怦然心动的人生整理魔法

周末看完了近藤麻理惠的《怦然心动的人生整理魔法》,不得不说,这本书似乎的确有种魔法。我其实花了一周多的时间才看完它,但是中途好多次感到这本书其实远远不只是关于整理这么简单,它其实传递了一种生活态度。就像书中说的,从一个人拥有什么样的物品上可以看出他是个什么样的人。我们如何对待自己的日常生活环境,如何对待自己的每件物品,选择哪些物品留在我们的生活中,基本上可以反映出我们具有什么样的价值观和人生态度。我们是物品的主人,但是很多时候却成了物品的奴隶,因为我们往往容易忘记拥有某件物品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让自己生活得更好。所以,丢弃那些不需要的东西才是整理家居环境的关键的第一步。如何定义「不需要」?作者给出的答案是根据有无心动感,我觉得还应该再加上一条:是否实用。因为有的物品只是工具而已,并不见得会让我们有心动的感觉。除此之外,有无心动感是个非常好的标准。当我们对某件衣服、某本书没有心动感,那就应该和它们说再见,让它们回到自己该去的地方——被回收或者送给真正需要它们的人。当我们的生活环境中充满了让自己感到赏心悦目的东西,拥有的都是自己喜欢的物品,我们会变得更加自信,心态也会更加轻松,而这些感觉反过来也会影响我们的生活状态,我们对待他人以及事物的态度也会发生变化,甚至运气也会慢慢变好。我相信运气其实是靠一个人吸引来的,一个人拥有什么样的状态,决定了他会吸引到什么样的人和物。我觉得能遇到这样一本书,也算是一种运气吧。

7 月 25 日 - 仅凭兴趣和天赋真的够吗

这两天在推特上看到很多人都在转发 Paul Graham 写的 How To Do Great Work,看到和菜头也写了一篇文章讨论这件事。说实话,我一开始对这篇文章也挺感兴趣的,耐着性子看了前面一小段,不过,越是看到后面越是觉得,虽然他分享的观点全都正确,但总给我一种 overprivileged 的感觉。我也认同每个人都应该去追求自己真正感兴趣且有天赋的工作,但是,你去问问那些在流水线上工作的工人或者外卖员们的想法,有多少人会觉得他们是因为对自己的工作「感兴趣」或者「有天赋」才去做的呢?可能的确会有人觉得自己喜欢流水线的工作,但是比例应该不会超过 1% 吧。所以,我总觉得,保罗的文章其实是写给那些中产阶级家庭的小孩看的,对于绝大多数普通工薪阶层来说,这些建议的实用性都非常低。那么,这些普通工薪阶层的人最需要的是什么样的建议呢?学会吃苦?这些小孩是因为不会吃苦才去干那些非常辛苦但是收入却不高的工作的吗?显然不是。我觉得最主要的问题在于,这个社会没有给他们提供太多的选项,没有提供太多机会让他们能够凭借自己的能力过上自己想要的生活。他们从小没有得到优质的教育机会,能够通过高考改变人生的机会又非常稀少,再加上社会不够宽容,他们一旦犯过一次错,想要再次翻身的可能性就会变得非常低。于是,他们只能继续重复父辈们走过的路,自己外出打工,做辛苦的工作,把子女留在家乡交给父母或者爷爷奶奶带。一年难得回几趟家乡,很少见到子女,却又希望他们能够学习优秀并且将来通过教育改变命运。我虽然也是农村出生长大,但是好在家人一直陪在自己身边,虽然小时候生活条件一般,但是我觉得父母已经尽他们最大的努力,为我们提供他们能够给到的最好的生活了,我算是非常幸运的了。正因如此,我才希望他们的后代能够拥有和我一样的机会,因为我知道,他们中的很多人都非常聪明且努力。假如我们能够为他们创造出这样的机会,他们未来一定会为这个社会创造出成百上千倍的财富和价值。

7 月 26 日 - 好奇心的重要性

最近越来越觉得有好奇心真的是件非常重要的事,一个人所具有的所有品质的根源,几乎都可以追溯到有无好奇心。我所说的这种好奇心不仅包括对未知事物的好奇,也包括对人的好奇。只要有了好奇心,一个人就会自发地去观察和思考,注意到各种细节,推敲问题的来龙去脉。只要有了好奇心,一个人就永远也不会感到无聊,因为即使是在别人眼中很无聊的事情,在他眼中也是一件有趣的、值得思考的事。只要有了好奇心,任何一件棘手的问题在他面前都会变成一种有趣的探索:找到问题的根源,然后寻找对应的解决方案。与人相处同样需要好奇心,不仅是对对方经历的好奇,还包括对对方思考方式的好奇:他为什么会产生和我不一样的想法?有什么东西是我没有注意到而他却早早就看到的?我的某些话语和行为会激起对方什么样的反应?通过对他人保持好奇,一点点去发现对方的真实想法和思考方式,同时也能加深我们对自己的认识。比如最近我就不止一次地意识到,原来过去我在某些场合下的表达方式其实是有问题的,本来我只是出于好意想要提供帮助,但是由于缺乏沟通技巧反而会让对方感到心里不舒服甚至是感到难堪。这些其实都是需要你事后反思自己的行为后才能够意识到的。我们的每个行为都会影响他人会对我们做出何种反应,假如你不能从这种反馈中总结经验,那就永远也不会有进步。人际关系如此,其它任何需要我们通过做出假设和判断,不断尝试、获得反馈,并且最终得出结论的学习体验,也都如此。

7 月 27 日 - 人类动物性的一面

最近听了神经科学家 Robert Sapolsky 的一些讲座和播客,意识到我们人类和其它动物的差别真的不大,人脑的很多功能都是由无数物种经过上亿年进化而来的,这些功能被所有动物所共享。我们的喜悦、愤怒、憎恨、悲伤都根植于大脑,只不过每种动物用于处理这些情绪的岛叶皮质的发达程度有所不同。人类会做出伤害弱者的行为,比如强暴女性,其它物种也会这样。我们还会做出一些令人发指的行为,比如大屠杀,其它灵长类也会有类似的行为。当我们看到同类做出的极度残忍、病态的行为时,会感到恶心甚至身体会出现呕吐,其它动物同样会这样。真正让人类脱颖而出的能力是想象力,也就是我们对抽象概念的理解能力。当我们还处于狩猎采集时代的时候就能够想象出这个世界上存在着某种至高无上的神,几万年前我们就已经能够在洞穴墙壁上创作出精美的壁画。我们用凭空创造出的概念和想象,让从未见过面的人彼此合作,共同完成同一个目标。正是因为有了对抽象概念的理解能力,我们的沟通方式、合作方式、知识传承以及解析未知的能力才能一步步发展到像今天这样,复杂科技的诞生也才有了可能。我觉得意识到人类和其它动物本质上并无差别对每个人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一点,这可以帮助我们理解自身的一些非理性行为,而只有认同我们身上动物性的一面,我们才能掌握更多防止自己犯错、避免掉入陷阱的经验和知识。

7 月 28 日 - 训练心力

从 newsletter 中看到一句话,当你能跑马拉松或者举起两倍于自身重量的杠铃的时候,由于需要照顾新生婴儿造成的缺觉就不是什么了不起的大事了。想想也是,当一个人能够坚持跑步,每年跑 1000 公里的时候,生活中的大多数困难其实都不会显得太难,这样的人,心力、毅力、忍受力都会比不运动的人高很多。运动不仅会让人的身体变强壮,也能够稳定人的精神,从而在复杂多变的局面中依旧能保持镇定。我相信一个人的心力是可以被训练的,只要你告诉自己「我行」「我可以」,那么你就会在行动中慢慢建立起自信,于是在面对困难的时候也会变得不那么怯懦了。但是,想要建立起这样的自信是不容易的。这需要我们放弃一些旧有的信念,养成新的习惯,并且建立起机制监督自己不断执行下去,大多数人都容易中途放弃。我觉得一个人只要养成哪怕只是一个能够挑战自己、让自己能够战胜无聊和痛苦的习惯,就算是很了不起了。

7 月 29 日 - 追求效益最大化不一定正确

生活在现代社会的我们总是喜欢强调知识和理性的重要性,然而现实生活中,很多时候我们是没法仅仅通过这两样东西就能把生活过好的。我们可以学习如何掌握某种技能做好某种类型的工作,也可以学习如何理财获得最大化的收益,但是有的时候,我们的情感会让我们做出违反直觉的事情,比如我们会去做一些实质上看,投入产出比并不高的事,而仅仅因为它能让我们获得心安。这样的事情有很多,所以我也慢慢开始意识到,其实生活中并不是所有事情都得追求效益最大化,很多时候获得意义和内心安宁才是更重要的事。比如对有的人来说,阅读诗歌是件无意义的事情,而在另一个人眼里却是让生活得到喘息的必不可少的手段。就像这两天看到的一个视频,几位父母讲述他们因为患抑郁症而离世的子女的故事,我常常在想,那些做亲少年自杀干预的人,他们所做的工作可能并不能给他们带去多少物质上的补偿,但是他们每个人一定都能感受到自己工作的意义,没有什么是比挽救一个生命的逝去以及抚慰他人更能让人感到满足的了。我也在想是否应该去尝试做义工,去帮助他人,哪怕只是做一些微不足道的事情。人生的意义来自于你能触动多少生命,也许你的善行并不能改变他人的人生,但是至少能够为别人的某一段生命旅程带去一点如春风拂面般的波澜。

7 月 30 日 - 站在一生的角度看待今天

短暂的周末又结束了,每次回家都能观察到父母身上的一些细微变化,于是意识到自己身上可能也在一点点发生着改变。听老爸讲他年轻时候的故事,好像生活在他们那个年代的人都比我们「全能」许多。很多事情在此刻的我们看来,有点无法想象,但是他们却能一个人就全都搞定。对比现在,好像我们的一切需求都能通过花钱搞定,没有人会再去一个人动手完成所有事情。虽然看似简单了许多,但是我们也失去了学习各种技能的机会,以及很难感受到他们那个年代的人所特有的那种骄傲。不过,虽然我们的工作看似比他们轻松很多,但是「吃苦」的地方并不会少,只不过更多时候是精神上的。有的时候会特别考验一个人心力,比如我刚开始工作的时候就常常觉得自己太笨、什么都不会等等。所以,我也越来越能接受自己的所有经历。我觉得我们做的每个决定、度过的每一段时间其实都自有其意义,只不过当下的我们还意识到不到而已。只要你是在用心去经历,用心去体会每个当下,最终每件事物都会在你头脑甚至是行为方式中留下印记。假如用一生的长度看待自己眼下的生活,我们眼下所经历的,只不过是一个小小的片段而已。我们此刻的感受固然重要,但是也要记得,无论再怎么感到困难或者是快乐,最终它们都会过去的。我们要做的不是时刻想着未来或者过去,而是学会站在一生的长度,看待自己眼下的生活。我是否喜欢这样子的生活?是什么在阻止我过上自己想要的生活?我要怎么做才能让自己度过一个更有意义的一天?假如每天重复这样的生活,我是否能够接受?

7 月 31 日 - 花时间 != 刻意练习

前段时间在碎碎念中写过现在的我开始怀疑光凭兴趣是否足够让人安身立命,这两天开始怀疑另一个过去的我深信不疑的观点,那就是「只要你花足够的时间,一定能够成为某方面的专家」,其实并不一定。很多人都喜欢强调刻意练习的重要性,但是仅仅是花时间并不等同于刻意练习,有的时候我们只是在低水平重复自己已经获得的经验而已。当然,对于绝大部分技能来说,花更多的时间的确会让人变得更熟练,让我们对那些细节掌握得更好,但是有些经验真的不是仅仅靠重复就能获得的。就像学乐器,一个好的老师可以让你获得一个人无论如何练习也获得不了的进步。老师的作用,除了传授经验之外,更重要的是在适当的时机提醒你应该继续往前走了,不要再停留在当前的阶段。很多人并不知道如何提升自己的练习难度,最终一遍遍地原地转圈圈,重复自己已经走过的路,我觉得那些时间才是真正的垃圾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