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定


这个月尝试了一些新技术,浪费了一些时间在关注新闻热点上,也重新开始审视过去习以为常的东西。人内心总是同时拥有两股力量,一股把我们推向前方,使我们能够守时、履约,做一个负责任的人,而另一股力量总是喜欢时不时地出来捣乱,给我们制造一些麻烦,让我们熬夜看剧、刷手机忘了时间、吃得太多、做出冲动的决定,等等。我们总是想要拥有控制后一种力量的能力,但往往发现这种控制是徒劳的,因为我们生来如此。越是控制它,这股力量反弹得越是厉害。唯一的办法是学会和它积极相处,讨好它,和它谈判,告诉它只要不在重要的时刻出来作妖,就能每隔一段时间享受到不被束缚的自由。就在我写下这段文字的时候,我能感觉到它已经迫不及待地想要出来了,因为它知道这段文字敲完发布之后就意味着它即将成为意识的主人。但是,正是因为有了这样的约定,我才能完成大部分自己想要完成的工作。

11 月 1 日 - 观念一致和低欲望

过去,我的观念是门当户对没那么重要,现在想法有点改变了。越来越觉得两个人如果要相处得融洽舒服,其实背景最好一致,因为只有这样理解彼此的概率才更高。我是农村长大的,我的很多习惯(比如消费习惯)就和某些城市中产家庭长大的小孩完全不一样。我比较喜欢省钱,也很少乱花钱,尤其是学会记账和做预算之后,哪怕是特别想买的东西,也会思考再三、各种比价后才下单,基本不会冲动消费。还有就是我对生活品质要求不高,衣服穿得舒服就行,从不追求大牌,以前穿几十块的 T 裇、100 多的外套,现在稍微好点了,也不过是迪卡侬和优衣库,而且我从来不觉得这有什么问题。不过好在我的工作环境比较包容,穿土一点也没啥关系,而且我觉得太精致的生活也不适合我这样的人。哪怕收入提高了,我过去的习惯也很难改变,节约已经深深地刻在了我的骨子里,有的时候根本就注意不到。况且和爸妈相比,我的省钱水平就差得远多了。而且一想到他们,我就更加不愿意乱花钱了。有时候觉得自己正在往吝啬的方向上发展,但是转念一想,欲望低是件好事呀,这意味着我能够控制自己的欲望,不会被物欲支配,能够延迟满足感,把更多的选择权留给了未来。而且随着经济实力的提高,人的底气也会越来越足。单身也不那么可怕了,哪怕一直单身下去,只要能够继续过我想过的生活,也就足够了。

11 月 2 日 - 做意识的主人

我们为什么做不到像学龄前儿童那样快乐?他们同样没有什么目标,生活还都是被别人安排好的,基本没什么自主性可言,但是他们可以非常快乐,哪怕只是放学后喂喂鱼,看着水上游泳的鸭子,也能很开心。我觉得最主要的原因是他们能够做到足够活在当下。哪怕是做自己每天都在重复做的事情,他们也能非常忘我,并且享受其中,而我们则很难做到这一点,总是容易心神不定,做着手头的事情心里却在想别的事。比如,再过几天要交房租了;要不要找上周认识的女孩聊天,该聊些什么;要想个什么理由拒绝参加公司的团建活动;愿望清单里的某样物品降价了,要不要下单;等等。当我们总是被打断,总是无法全情投入到当下的时候,每件事情都就不是纯粹的了,而是和另一件事相关的,于是我们就失去了单纯享受那件事物的乐趣。尤其是对于像我这样容易想得太多的人来说,很多东西,哪怕是一件美好的事物,都会因为我的过度思考而毁掉。所以,我总是闷闷不乐,因为负面、消极、内耗,让我容易失去享受一件事物的能力。这事有解吗?其实也有,那就是训练自己的注意力,让自己的思维集中在当下的事物上。冥想,感受内心积极正面的能量,感受任何事物中的美好一面,意识到他人的付出,学会感恩。所谓的活在当下,不是说要放纵我们自己,而是要将注意力放在当下这一刻,有意识地活着,而不是被不受控制的思绪牵引到其它地方。做当下这一刻的主人。

11 月 3 日 - 如何摆脱孤独

昨晚看了一个讲孤独的视频,突然意识到孤独其实只是人的一种心理状态。有段时间我常常感到孤独,但是最近似乎很少出现了,尽管我的社交生活并没有发生任何改变,只不过我找到了能够让我沉浸其中的事。所以,关键在于如何调整自己的心态吧。视频中说了「孤独是一种非常主观的个人体验」,而且也和一个人的社交技巧无关,也和财富水平、社会地位、名誉、美貌、讨人喜欢的性格无关。即使你拥有了很多很多,依旧无法阻止你感到孤独,这是一种人类生理上的设计缺陷。尤其是到了现代社会之后,随着交通工具的进步,人们可以更加容易的打破地理的隔阂,离开自己的出生地和原有的社群,去不同的地方接受教育、工作和生活,我们不断离开原本熟悉的圈子,加入新的部分或者全部由陌生人组成的团体。因此,当我们没有很好地融入新群体,与原有圈子的联系也越来越少时,我们就更加容易感到孤独。改变这种状态的办法是,意识到自己陷入了孤独。很多时候,当我们陷入长期的孤独状态,我们会变得暴躁易怒,容易分辨不出他人的真实情绪和意图,偏向于将他人的行为解读为有敌意的,于是我们变得更加封闭自己,并且陷入更加孤独的境地。所以,改变的第一步是把心态变得更加积极和开放, 接受他人对你的邀请,认真倾听他人并给予反馈,主动分享自己的故事。当你开始习惯性分享和接纳他人进入你的世界之后,你会发现其实孤独并不那么可怕,而且你会慢慢意识到自己的真实价值。这个世界如此广阔,而我们所拥有的时间,和过去的亿万年和未来更多的亿万年相比,只不过是一瞬间,好好珍惜自己的这一生,争取活得有趣、精彩、快乐才是我们应该追求的事。

11 月 4 日 - 远方真的那么值得向往吗?

最近越来越意识到,其实远方的生活并不是我所向往的,真正的让人满足的生活只会存在与当下。为什么这么说?因为当我们从一个孩童成长为一个二十几岁的青年的时候,我们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差不多已经固定下来了,我们的生活习惯、行为模式等也深深地受到了家庭关系、教育、社会制度和风俗等的影响,如果突然跳转到一个与我们所接触过的完全不同的社会,我们很难立马适应,哪怕是我们向往的生活,依旧会有感到种种不便的地方。虽然我并没有离开过我生长的环境,但是此刻的我认为,不一定要离开你的出生地或者你熟悉的环境,才能去感受另一种生活。现代生活最好也是最坏的发明之一是发达的网络媒体,如果利用好它们,我们可以用非常低的成本去体验在另一个国家的生活。我现在发现,当下的生活就是最好的,而且我也非常珍惜我所拥有的一切,我的家人,我独立生活的空间,我的工作和我的同事。生活本来就是琐碎而平淡的,但是,我相信一个人的态度和对待事物的方式才是决定他的生活质量的最重要的因素。学会感恩,学会注意到细节处的美好,学会享受当下,这些才是一个人获得平静和幸福的关键。

11 月 5 日 - 我想要的和父母想要的

有时候看着家人为自己的找女朋友的事操心,我心里是又郁闷又有点心酸,因为我知道他们是因为关心我、爱我才这样,正是因为他们是家人,所以才会来问我,哪怕有时候会让人觉得有点不舒服,但其实他们并没有恶意。我在想,我要用什么样的方式才能让他们能够理解自己呢?我知道人生有很多重要的选择,时机一旦错过可能就不会再出现了。但是,我也不想因为害怕错过最佳时机而做出自己不喜欢的选择,我觉得人还是要听从自己的内心的。有些事情 30 岁能做,40 岁也能做,在我的观念里恋爱、结婚也在这一范围内,所以,我并不着急。但是家人们并不这样觉得。他们希望你和大家一样,什么样的年龄做什么样的事,你落后了就说明你有问题。我有时候也在想,我身上到底有什么问题呢?想来想去,我觉得我工作认真负责,同事和老板也非常认可。虽然没什么朋友,但是熟悉我的人大多数都觉得我还是挺好相处的,只是话有点少,但是这并不影响我的生活。我有我自己的爱好,我喜欢电影、音乐、阅读,最近还爱上了轮滑,而且我觉得我现在的生活很好,我也非常感激我拥有的这一切,我觉得我不需要更多的东西了。也许这样的想法有点自私,但是,我觉得人还是应该自私一点,为自己而活。只要没有侵犯到他人,而且也做好了所有的结果都由自己来承担的准备,那就没问题。

可能我还是太年轻了吧,还没有遇到父母生病、养老需要人照顾,失业后没有收入,自己身体不舒服需要人照顾等等这样的需要另一个人搭把手的时刻。但是啊,生活本就没那么容易。两个人的生活也会产生许多羁绊,而不仅仅是外人眼里看到的那些幸福时刻。我选择独身,选择一个人面对这一切,但是我也拥有了平静的生活,而这正是当下的我需要的,也是我喜欢的生活。要怎样才能让他们理解我呢?

11 月 6 日 - 西蒙和善美

昨晚熬夜看 YouTube,是我偶然发现的一对在意大利生活的情侣,西蒙善美。看他俩的频道,感觉他们的生活特别有趣,我经常看着看着就笑出了声,这点当然主要是因为主人公是东北人,口才特别好,而且也特别幽默。女主长得特别漂亮大方,他们一家人的关系也非常和谐。我也逐渐意识到,其实两个人在一起生活,免不了要和对方的家人打交道,除非你们两个人完全独立在一起生活。况且无论如何,父母始终会在我们的生活中占据非常重要的位置,无论你是男人还是女人。另外,我也意识到,其实我是个非常「独」的人,我本身就不喜欢和人打交道,也许和熟悉的人还好,但是在陌生人面前,我真的很难快速和他们打成一片。看到主人公和女主的家人和朋友相处地这么自然又融洽,我就觉得,这实在是太厉害了,而且还是在异国他乡,说着和自己的母语完全不同的语言。越想越觉得,太牛了。这得多爱一个人才能做出这样勇敢的决定啊。然而我还是母胎 solo,平时不太敢和女生说话,碰见漂亮的女生就更容易紧张了,也不知道该聊啥。明明知道自己这样的性格真的非常容易吃亏,但是又不想改变,因为一个人生活比较平静,也比较有安全感。但是,有时候还是会觉得,如果有个人陪伴的话,可能会不那么孤单?一个人很难改变自己的性格,但是可以尝试下改变自己思考和做事的方式,比如意识到其实我们并没有那么不同,以及变得更加积极主动。这样一点点行动之后,也许就会看到不一样的结果。

11 月 7 日 - 避免无意识

晚上又去江边练轮滑,最近开始练交叉倒滑以及交叉步,感觉有点难度,但是也享受其中。虽然现在天气已经降温很多,但还是可以玩到一身是汗。中间休息的时候,望着街对面的居民楼发呆,上方是一轮超大超亮的月亮,而且周围景观灯都没开,所以显得月亮更亮了,街上有牵着手遛狗的年轻人,有一左一右牵着爸爸妈妈的小孩子,也有从我的视野中一瞬间闪过的骑行的人,还有独自缓缓散步的老人。有那么一刻,内心感到一阵孤独。但是转念一想又觉得,其实无论你和他人拥有多么深厚的关系,我们始终都还是会感到孤独的。无论如何,我们有一天都将孤独地离开这个世界。有时候想想,人生中的经历对我们来说的确非常重要。尽管我接受这平凡而又普通的生活,而且我也认为每个人都应该做好自己该做的事,包括生活中的琐事。除此之外,我们也有一些值得回忆的时刻,但每一个普通的日子也同样重要,因为正是这些日子的对比,才让那些特殊时刻显得更加珍贵。唯一需要注意的是,不要让这些平凡的日子在无意识中溜走,多问问自己:我今天干了些什么?我要怎么做才能让这一天更值得被记住?还有就是更多地和自我对话。感受当下,有意识地注意到这一刻自己脑海中的想法。哪怕仅仅是描述自己看到的东西以及此刻内心的感受,也会训练我们的心智,让其变得更加敏感,从而更能捕捉到那些平凡事物中所蕴含着的美。

11 月 8 日 - 什么是爱

怎样才算是爱上一个人呢?经常想起她、在一起的时候想要逗对方笑,想让她一直开心,这些都算是吧。但是,爱似乎没有这么简单,因为喜欢上一个人的时候也会做出这些表现。有人说爱一个人意味着,即使你自己此刻并不开心,却依旧愿意去逗对方开心。如果按照这样的标准,我似乎从来都没有爱过任何一个人,可能是因为我天生就比较自私吧。另外,如果要把锅甩给原生家庭的话,我可以这么说:在我的原生家庭中,我很少看到父亲对母亲示爱的举动,在这种环境的影响下,我一直到现在都还没有学会如何去爱一个人。当然,这只是个玩笑而已,毕竟都是成年人了,不能把自己身上的问题全都赖在外部环境上。不过,不可否认的是,多多少少还是受到了一些影响。那么,我要怎么做才能改变这种「以自我为中心,同时又害怕表达内心的真实想法」的现状呢?

11 月 9 日 - 如何对待害羞

昨天说到要学会表达爱,其实除此之外,我身上还有一个容易害羞的问题。想了想,解决这个问题其实也没那么复杂,害羞说到底只是一个人的特质而已。当我们感到害羞的时候,通常会有哪些表现?我一般会感到紧张、脸红,如果特别紧张的话,还会变得呼吸急促,然后满头大汗。感到害羞的时候通常没有什么预先的征兆,有时候是和一个陌生人对视了一眼,然后就突然感到一阵害羞。能预感到自己会害羞的时候,通常是在知道自己需要在公共场合发言的时候,比如站会轮流发言,上台演讲,年会上表演节目,去到一些在我眼里高大上的场所,等等。害羞是因为不自信吗?有些时候好像是的,比如当我遇到一个特别好看的女生的时候,我会特别容易感到害羞。此时,我的内心活动是:哎呀,对方长得真好看,像我这样的人肯定配不上她,我连喜欢她的想法都不该有。但是,假如我能转变一下思维方式,把对方当成一个普通人,那么,我就会明白,其实每个人都会喜欢这种被他人关注、被喜欢的感觉,所以即使对方发现你在看她也没必要感到尴尬,因为她可能早就已经习惯了。就像 Rubin 说的,美是一件事实,没必要添加其它更复杂的东西进去。即使你的内心产生了一些不那么纯粹的欲望,这也不代表你就是一个肮脏的人,这说明你只是一个正常的普通人而已。还有就是,不要把害羞当成是一件不好的事,而是要把它看成是自己的特点,虽然这个特点会让你自己感到不舒服。另外,我还有一个奇葩的观点,我觉得这也是一种让别人感到自己受到重视、对他人有特殊意义的方式,虽然这种「方式」有点奇妙,看起来像是在折磨那个人自己。

11 月 10 日 - 不断更新信念系统

一个人的信念系统,很大程度上会受到周围环境的影响。举个例子,抖音刚火起来的时候,由于我周围接触到的信息包括网友给我的反馈是:抖音是一个低俗的应用,上面没有任何有质量的内容,所有的视频都只是为了迎合大众和吸引眼球。由于我接触到的一直是这样的评价,所以我的偏见也越来越根深蒂固,一直到现在,抖音都已经火遍全世界了,我甚至都还没有注册过抖音账号,虽然我常常在其他平台上看到很多来自抖音或者 TikTok 的视频。这就是环境对人的影响。对于有的人来说,抖音就是一个消遣娱乐、打发时间的 app,而且现在上面也有很多有趣的视频博主在分享自己的生活和见识,但是一个人一旦在内心形成了偏见,就很难公正地看待一件事物。再比如酒精,每个人都知道酒精对人的身体是有坏处的,而且也有很多科学证据证明这种负面影响,但还是有很多人喜欢喝酒。难道是他们比较笨吗?听不懂专家们的解释?显然不是,是因为他们拥有不同的信念系统。那么,既然喝酒有这么多坏处,这是不是代表我们必须滴酒不沾呢?也不是,因为我们活着的目标不是竭尽所能活到 100 岁,而是尽可能多地享受自己的人生。这意味着我们有时候也可以做一些不那么健康的事情,而且对于人生整体来说,其实并不算什么。有时候,过分教条主义的人也是因为从小被灌输了一种必须时刻保持自律的观念。

我希望自己的信念系统能够一直更新下去,虽然此刻的我已经习惯了很多东西,但是每次看到一个信念被改变,虽然一开始并不舒服,但是过后看起来,其实是在成长。保持谦卑,保持更新。

11 月 11 日 - 向安迪学习

昨晚重新看了一遍肖申克的救赎,再次感叹,人活着还是要有点梦想的,哪怕是在监狱这种残酷的生存环境之下,一丝丝希望也会让一个人焕发出新生。虽然这只是一部虚构的作品,但是它能激励那么多人,我觉得也是有道理的。每当生活中遇到困难的时候,想起安迪,我就觉得自己的那点问题根本不算什么。一个人在那种情境之下都能生存下来,并且找到逃脱的办法,那我们这些比他幸运得多的人,又有什么理由去抱怨和摆烂呢?人只要还能够呼吸,还能正常行动和思考,那他就拥有自由。最怕的是变成老布那样,一辈子生活在高墙内,等到有一天能够离开了,却发现自己竟然无法适应高墙外的生活。所以,既然眼下的自己还有能力去改变自己和自己的生活,那就努力去尝试一下吧,即使结果不尽如人意,至少可以让未来的自己感到心安。

11 月 12 日 - 知道自己想要什么

越来越觉得,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这样你就不会轻易被别人三言两语就带跑偏了。虽然现代社会看起来非常宽容平和,各色人等以及价值观都有容身之处,但是我觉得对于什么是成功的定义还是比较狭隘的。财富,学识,人脉,见识,谈吐,这些当然都很重要,但是真正重要的是活得健康和快乐。虽然每个人嘴上都这么说,但还是有无数的人,为了钱、权力、名誉等东西而放弃了它们。当然,这也无可厚非,因为这些东西的确都是值得追求的,它们能够满足我们的其它欲望,比如购买我们想要的东西,获得他人的尊重,感到被需要、活得有价值,等等。但是,我觉得非常重要的一点是,不要为了这些东西而放弃了自己的天赋,放弃了那些对我们的生命来说更重要的东西。对我来说,这样的「东西」是探索内心,探索世界,去做自己真正想做的事。虽然这听起来有点奢侈,因为大多数人都只是做一份自己并不喜欢也不讨厌的工作。但是,当一天的工作结束之后,哪怕再忙,我们都应该留出一点时间给自己,问问自己:我到底想要什么?眼下的生活是我想要的吗?

11 月 13 日 - 周末刷街感悟:后生可畏

周末下午照例去江边刷街,风有点大,加上天空中飘着毛毛细雨,体感温度其实是有点冷的。不过,还是坚持刷到过了复兴大桥到达闸站河,才停下休息。周围基本没有人,偶尔会有一个跑步的人经过,很多人都会跑到这里的跑道终点然后就往回跑。江面的波浪不停拍打着岸边的礁石,我望着江面以及江对岸的城市天际线,大口大口地喘着气,心里却感到特别平静,而且有种自己来到了一个陌生的城市的感觉,可能是因为我从来没在这个地方停下来过吧。回去的路上依旧没什么人,天空中下着的毛毛细雨偶尔会变成细小的雨滴,我的眼镜被打湿后呈现出毛玻璃的效果,通过这种视角看江边的景色也挺有趣的。不过我怕雨会越下越大,所以也没怎么停下来过,一路加速向前。等过了复兴大桥之后,雨又变成了毛毛细雨,我的蹆也差不多快蹬废了,只能放慢速度。忽然注意到了江边护栏上的壁画,好像去年的时候就有了,不过我一直没怎么认真观摩过。主题是庆祝第十九届亚运会,而且全是小孩子画的水彩画的风格,我猜可能是来自附近小学的低年级学生画的,因为有的真的画得非常萌,只有小孩子才能画得出来这种风格。有的还会写上一些祝福语,当我看到有一幅画边上写的是「快乐也是人生的意义」,不禁笑了出来,看来现在的小孩子还都挺有思想的。然后突然意识到一个问题,不知道他们这一代人成长起来之后会变成什么样?他们这一代人不但从小衣食无忧,得到非常多的关注以及父母长辈们的爱,而且也有兴趣和资源去发掘自己的好奇心,未来他们所能做的事、所能达到的成就,可能是我们这代人很难想象的。真是后生可畏啊。哪怕不去比较,仅仅是看着他们,我觉得像我这样的「老人」也应该继续努力学习下去。

11 月 14 日 - 取悦他人以及保持真实

我发现让自己很难放下戒备的一个原因是,每当我发现自己在为他人做一些善意的事,或者说一些好听的话的时候,我总会觉得自己是在取悦别人。这可能说明我说的话以及我做的事并不是完全发自内心的。不过,长时间看 Rubin 的视频的好处是,我会经常问自己,我有没有在表达真实的自我。过去的我已经太过习惯于隐藏自己的真实想法,以至于当我想要改变的时候,我发现最佳的做法是逃避那些需要我表明态度的场合。也许暂时性的逃避也是一种让自己走向改变的方法,但是长期来看,这并不是一个好的策略。所以,我还是应该问问自己,我到底想要成为什么样的人。每个人最需要取悦的人只有自己,但是,这和取悦他人并不冲突。因为有时候我们只是在表达自己内心的想法,当他人感到我们所表达的是自己内心真实的想法之后,也能感到一种善意,并且也会回报我们的善意。如果每个人都这样做,这个世界一定会变得更加美好。这也是每个人都想要追求的最理想的状态吧。保持真实,保持谦卑。心怀善意,坚持做正确的事。

11 月 15 日 - 学会感恩以及你选择的生活

我希望自己始终记得的一点是:我是个非常幸运的人,我已经拥有了很多东西,我需要学会珍惜它们。不管你愿不愿意承不承认,能够拥有一个自己不讨厌的工作,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每天都有一点自己的时间,能够维持好自己的财务平衡,身体健康,家人幸福,这就已经是天赐的福报了,其他的,我真的不敢再要求更多了。我需要做的是,继续努力工作、学习下去,继续按照自己的想法去生活,探索自己的内心,探索周边的世界,去了解自己感兴趣的一切。假如能够保持这种状态下去一直到老,那我就非常满足了。其实都不用去那些更为穷困的地区,每当我看到那些生活不如自己的人,我都会在心里觉得有些过意不去,因为毕竟他们也非常努力,但是却并没有过上更好的生活。有时候会觉得这种心态不对,我有什么资格去怜悯他人?可能在有的人眼中,我的生活才是惨不忍睹,但我同样也不需要他们的关怀和照料。我的生活完完全全是我自己选择的,我努力的目的虽然是为了更好的生活,但是,我也享受这一过程。如果突然让我过上一种无比富足的生活,我反而会感到不安,会在心里问自己:我配吗?所以,关键在于把更多的注意力放在自己身上,让自己的行动和思维方式保持一致。

11 月 16 日 - 相信一切会好

今天早上很早就醒了,可能是昨晚吃了夜宵的缘故,肚子有点胀气。醒了之后也没再睡着,在床上翻来覆去地胡思乱想,想到最近舅妈给的「29 岁」红包,想到周末回家又会被爸妈问起的那些问题,心里还是觉得有些不太愉快。我知道这是我自己的问题,因为家人们也都只是在关心我而已,但是心里还是会有些抵触这样的关心。说到底,我终究才是自己人生的主人,只有我真正了解我自己,知道自己需要的是什么。当然,我也接受他人的建议,但是,他们始终无法替代我做决定。想明白这一点之后,心里就轻松多了。既然这样,那么我就得为自己负责。至于他人的幸福,我觉得我个人能力有限,也许只能尽到自己应尽的责任。但是,人生还很长,很多事情没必要太早盖棺定论,有时候走一步看一步也许才是最佳的选择。无论如何,我爱我的家人,我喜欢我现在的生活,也感恩自己拥有的一切,这是毋庸置疑的。另一方面,我也还会继续追求成为更好的自己,追求更好的生活,以及寻找生命的意义。未来会怎样我不知道,但是我对未知保持开放的心态,也相信一切都会越来越好。

11 月 17 日 - 学会肯定自己

我常常告诉自己,我已经很好了,要学会肯定自己,但是有时候还是容易苛责自己。最明显的地方在于,我常常在想,假如我的个子不是这么矮就好了。但是啊,没有人是完美的,假如我的身高达到自己的期望之后,我可能又会嫌弃自己长得不够帅,家境不够好等等。说到底,还是没有完全接纳自己,还有就是学会珍惜自己已经拥有的。人有的时候真的需要学会夸奖自己,而不是一味地苛责自己。虽然我个子不高,但是至少身体健康。虽然我不够聪明,但是我至少还知道勤能补拙。虽然我不善言谈,但是我能够保持长时间的专注。虽然我家境一般,但是我和家人之间的相处和睦有爱。虽然我的工作和收入在同行中只是普通水平,但是我至少能让我维持不错的生活,也有时间做自己想做的事。虽然很多东西我都没有,但是我对我所拥有的已经感到十分满意。不过,还是要继续努力,不是为了获得更多的东西,而是为了更完整地体验生命,寻找自己生命的意义,更智慧地去生活。

11 月 18 日 - 多谈论爱

我觉得自己身上一个很大的问题是,明明非常想要但是偏偏要装做不要。没错,我说的是爱情。以前总觉得男人谈爱啊情啊的比较 low,但是这其实也是人的基本诉求,所以没什么好觉得不好意思谈的。我觉得抛开生理上的部分不说,我更在乎精神上的爱。过去的人忙于生存,加上风俗礼教的影响,根本就没有谈论爱情的机会。但是,生活在现代的我们就相对自由得多了,虽然长辈们依旧会念叨,但是在大部分情况下,选择恋爱和结婚的对象已经是我们每个人自己的事了。这当然是好的一面,但是,有时候人会忘记去利用好当下的这种优势。另外,既然我们有选择他人的权力,自然也就需要面对被选择的压力。所以,在任何情况下,最好的做法是不断提高自己的价值,让自己更值得被爱。爱虽然和个人价值无关,但是为了吸引到你爱的人,为了给彼此创造出更好的生活,这种自我提高就是非常必要的了,无关男女,也无关年龄。为了你爱的人,你自然而然地就拥有了动力,让自己变得更好。说得好像爱一个人好像是一件很苦的事。当你享受两个人的相处时光,当你看到对方开心的样子时,那种发自内心的喜悦是真实的,而爱一个人不过如此。

11 月 19 日 - 朗读者影评

昨晚重新看了一遍电影朗读者,心里总有种说不出的感觉。汉娜有罪吗?从不同的角度来看可能会有不同的结果。我不想再谈论战争和种族屠杀,如果我是被害者及其家人,我当然觉得她有罪,而如果她不是守卫,这样一个会被小说、诗歌感动到流泪的人,看到 300 人被大火围困,我觉得她可能不会见死不救。然而现实不是假设,她做了很多「正派人」都不愿意面对的事,即使在她眼里那只是一份工作,即使她只是在执行命令,那也无法洗清她的罪名。她始终是共犯之一,哪怕是在那个所有人都在做着疯狂事情的时期。最让人觉得唏嘘的是她的性格,要强到为了守护自己是文盲的秘密而选择背负不实罪名。

同样让人感叹的是她和米夏的关系。米夏一开始迷恋的是她的身体,后来当然也发展出爱情,再然后是知道真相后的同情,也许还有一点点不愿意承认自己对她的感情,因为汉娜无论如何都是罪犯,而自己即将成为法官。当米夏开始往狱中的汉娜寄送朗读录音带的时候,我觉得他可能也是想要延续过去那段最诚挚的感情吧,而且他知道她也需要它们。

汉娜出狱前的自杀自我看来也是挺合理的,因为她的性格不曾改变,依旧是无比要强,甚至有点好面子,而且她一定也不愿意变成米夏的累赘。但是,我不喜欢米夏对汉娜的诘问,因为那段台词差不多可以翻译成:你是否感到忏悔?我觉得这样的结尾让这部片子多了政治正确的味道,他要是真的在乎这个也不会一直往狱中寄录音带了。他对她其实一直都还有感情。但是,汉娜对米夏呢?她爱过他吗?我觉得是有的,结尾当看到米夏来探望她的时候的眼中的喜悦,以及误以为米夏问起有没有想起他们之间的过去的时候的神情,尤其是当米夏起身离开的时候,因为性格要强所以她只是淡淡地说了句照顾好自己,而米夏也只是说了句告别的话没有任何多余的表示,她眼中流露出的失望和落寞。

米夏内心其实一直非常纠结,从作为法学院学生看汉娜的审判的时候,到探监时候的中途离开,他其实不知道该如何面对心中的这份感情。他爱她,但是这爱明显是不合时宜的,年龄和身份上的差距,还有对于她所做过的事的芥蒂。汉娜的死对他俩来说可能是最好的结局吧。所以,当他带着自己女儿来到她的墓地的时候,差不多也意味着他已经能够面对这段感情了。

人年轻时候的经历到底会多大程度上影响一个人呢?我们不知道汉娜年轻时候经历了些什么,也不知道她为什么会选择应征党卫军的这份工作,假如她当初没有选择这份工作,后来的人生又会是什么样的呢?她可能会过着相夫教子甚至是子孙绕膝的生活吧。那样也就不会中年时独居并遇见 15 岁的米夏了,后来的一切也都不会发生。而米夏呢?假如他当初选择出庭当证人,说出汉娜其实不识字的真相,汉娜也就不会在狱中度过这 20 年了。反过来,如果这一切都没有发生,汉娜也不可能学会阅读。

所以,人生哪,总是充满了各种各样的巧合。我们不知道自己当初为什么会做出那样的选择,也不知道某一段经历会对自己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唯一可以确定的是,能够始终陪伴我们的,只有我们自己。所以,不要太依赖于某个人。即使再爱一个人,最好也把这份爱当成你自己的事。没有期望,也就不会有失望。而爱一个人,不一定要参与那个人的生活,有时候只是远远地看着那个人,知道他/她过得好,就足够了。

11 月 20 日 - 如何度过自己生命中的最后时光

我会选择如何度过自己生命中的最后一段时期呢?会这么问是因为早上看了一个视频,讲的是一个不知身份的老人在爱尔兰的海边小镇结束了自己的生命。没有人知道他是谁,即使是在科技如此发达的现在。他使用伪造的身份入住当地旅馆,并且销毁了所有能表明自己身份的物品,在到达小镇的第三天晚上从一个海滩上走入海潮中结束了自己的一生。第二天被发现后,警察们也束手无策。最后通过尸检发现,原来他得了癌症,而且是晚期。他也因此成为了被网友们讨论的众多不明身份死亡的人中的一个。有人猜测他是不想连累到自己的家人,所以选择不积极治疗,而是找个没人认识他的地方结束自己的生命。也有人说他不像是普通人,从他隐藏身份的手段来看,有可能曾经当过特工,在发现自己得病之后,选择以这种不暴露自己身份的方式快速了断一生。但是,无论如何,我觉得他的做法都值得思考,我们到底应该如何面对自己生命中的最后时刻?

虽然看过最好的告别,也经历过亲人的离世,但是我其实很少思考死亡。可能是因为我还太年轻了吧,死亡对我来说真的太遥远了,很难把它和自己当下的生活联系起来。我曾经有段时间经历过骨折,感受过行动不便给生活带来的麻烦,所以更加觉得躺在病床上迎接自己的死亡真的是件无法想象的事情。如果有得选的话,我可能也会选择 Peter 的方式结束自己的生命。去到一个没人认识自己的地方,有好的风景和美食,选个自己喜欢的沙滩,然后,在某个夜晚,在月亮升起来之后,周围没有任何其他人,在海浪声和风声中,走向潮水,迎接死亡。最好在海水灌入肺部之前心脏病发作,这样就不用经历太多的痛苦。我会希望后人如何评价自己呢?老实说,我希望没人能够记得我——我来过这个世界,虽然什么也没有留下,但是我度过了一个完整而丰富的人生。看起来这是个非常模糊的目标,完全以个人感受为主导,但是这就是我目前最真实的愿望。去爱,去感受,去体验自己没做过的事,哪怕会失望、后悔也没关系。人生就是这样,你不去冒险,不去尝试,不去体会失败的感觉,就永远也得不到成长。想做什么就去做好了。

11 月 21 日 - 独居动物

最近有个顿悟,这个世界上,有人是群居动物,有人是独居动物,而我属于后者。虽然过去在碎碎念中反复提到人是社交动物,我们只有在和他人相处的过程中才能感到自身的价值,才能有归属感。我也不止一次说过要下定决心改变自己的性格,变得更外向,掌握更多社交技巧,通过表达自己和他人建立起连接。但是,此刻的我想法又发生了变化。我觉得我们不应该逼自己去做自己不愿意做的事,违反一个人的天性的结果可能会让一个人失去自己的特质。我本性就不喜欢和人交流,也不喜欢闲聊,让我和一个没有太多共同点的人聊天简直就是在用刑。如果说是为了社交的话,但其实我并不需要太多社交,我可以一个人呆在房间一个礼拜也不感到无聊,我之所以喜欢我现在的工作也是因为我可以一整天不说话。我没有亲密好友,也根本不需要,因为我一个人就可以满足自己的所有需求。那么,亲密关系呢?曾经有段时间很想拥有一段亲密关系,但是现在想通了,对于像我这样喜欢和他人维持一定距离的人来说,想要遇到一个和自己差不多的人,可能性极低。此刻的我已经快要放弃这样的念头了,只能走一步看一步了,不会太刻意地去寻找,但是也不会完全放弃希望。那么,我为什么要改变自己呢?我一个人生活、娱乐也能过得很好,完全不需要依赖其他人。这一点当然要感谢现代科技,因为没有外卖员和快递小哥,我的生活可能会变得复杂很多。所以,那就维持这样的生活下去吧,同时也要保持好内心的平静。我这是在给自己心理按摩吗?可能吧。选择一种生活方式之前,首先要在逻辑上能自洽。

11 月 22 日 - 地砖与良质

晚上在江边的一个绿道驿站练轮滑,休息的时候发现地砖有两种不同的颜色,一种比较新,颜色也比较浅,另一种比较旧,明显是从其他地方拆过来的,不过旧地砖的数量明显少很多。初看以为新旧地砖是随便混搭在一起的,仔细观察后发现,其实旧地砖铺得也是有规律的,尽管看上去零零散散的。有的是从一个台阶连接到对面的另一排台阶,有的是沿着驿站周围的建筑一圈,大多数都铺出了有规律的几何形状,然后再零散地围绕图形周围一圈作为边框。旧地砖镶嵌在新地砖之中居然成了一种点缀,好像是我的世界里的作品:新地砖组成了画布,而旧地砖就是像素点。我也突然意识到,其实每一种工作都有发挥创造力的空间,哪怕是铺地砖这种看似和创造力没有关系的工作。任何工作也都会出现挑战,你的态度决定了你的工作成果会是什么样的。当地砖工人面对地砖数量不够、需要使用旧地砖充数的时候,他们没有抱怨,而是把它看作是一个发挥创造力的机会,所以才有了我眼中的旧地砖镶嵌在新地砖之中,但看上去特别和谐的结果。我觉得完成这份工作的人,心里也一定是有成就感的。他不一定看过《禅与摩托车维修艺术》,但是他一定是个身上有良质的人。假如我们每个人都是这样对待自己的工作的话,这个世界会变成什么样?

11 月 23 日 - 如何找到热爱之事

最近看了一篇 David Perell 的文章 Finding work you’re passinate about,深有感触,说说我的感受吧。首先,我十分同意他在文章中提出的第一点 “Don’t wait; create”,对于大多数人来说,需要的不是灵感,而是行动。你只有开始行动之后,才能慢慢找到方向。如果你对什么都提不起兴趣,没有热爱的东西,很有可能是你什么都不擅长。而当你真正精通一样技艺之后,你会在这件事上得到非常多的乐趣,继而触类旁通,也会慢慢花越来越多的时间研究周边的一些知识,哪怕是离开了这个领域,你学到的知识也能迁移到其他学科、技能的学习中。对我自己来说,我想到的例子是滑板和轮滑。一开始练习轮滑的时候,我已经会玩滑板了,因此,我知道形成肌肉记忆的重要性。除了学会基础动作之外,我花最多时间练习的是如何通过改变重心的位置保持身体平衡,因为我知道这些最基本的经验都是通用的。其次是阅读,而且要有选择性地阅读。当你新进入一个领域的时候,大多数情况下,那个领域中一定有非常多前人的经验和优秀的最佳实践,优先选择那些经过时间检验的读物,比如出版次数最多的书籍,阅读量最高、最受好评的博客等。而当你跨过入门的这一阶段,进入专业/半专业的状态之后,如果你决定深入研究这一学科或技艺,继续精进,最好的方式是将你的学习过程记录下来,或者教给别人。你可以将自己的学习心得或者经历,通过文字或视频记录下来,这一过程本身就能加深你对知识的理解,然后再将它分享出去。如果从他人那里得到了反馈,那么这又是一个学习进步的机会。总而言之,找到自己热爱的事物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我们需要不停地尝试以及花更多的时间去打磨它,而一旦你找到了这样的东西,你所做的一切就都有了意义。人生本就是一场探索与尝试,尽情地玩耍吧。

11 月 24 日 - 学会主动创造机会

我们天生就讨厌被拒绝的感觉,有的人这种感觉特别强烈,哪怕是想到自己喜欢的人不喜欢自己也会觉得难受。我就属于这种人。回想下自己过去这二十几年的人生,可能就是这种对「不被接受、不被喜欢」的厌恶,促使我变成了现在的样子。从来都不喜欢主动,总是等着别人接近自己或是发起请求我才去回应,更不要说去创造认识他人、和他人建立联系的机会了。我这样的人获得某个机会完全就是靠运气。

虽然我对社交的态度已经发生了转变,但是学会主动创造机会这一点依旧是我希望达成的一个目标。不仅仅是因为这可以拓宽自己的选择面,更因为它可以让自己内心变得更强大,从而对不被接受甚至被讨厌也不再那么敏感。相比因为害怕被拒绝而放弃尝试,我情愿被拒绝而感到难受,因为我知道这种痛苦只是暂时的,而如果因为胆怯而放弃,总是会事后想起感到后悔,但机会一旦错过,就不会再有了。过去我已经犯过很多次这样的错了,我不想再次犯同样的错误。去丢脸吧,多丢几次就习惯了。

11 月 25 日 - 生命是个奇迹

生命是个非常神奇的东西,人类本身也是。我们原本只是一团原子,最后却能发展出智慧,如果真的存在某个至高无上的神的话,他可能也会感到惊讶。作为一个个体,我们的出生也纯粹是个偶然。为什么偏偏是我们?只因为我们运气比较好,比成千上万个同类抢先占据了有利位置,游得比较快,与母亲体内的卵子结合,并一步步从受精卵发展成胚胎,再从胚胎发展成胎儿,然后出生,然后经历一生,然后死亡。每次想到死亡,想到自己也会生病,想到自己躺在病床上无助的样子,难免感到有些凄凉。假如我能一直这样年轻下去就好了,假如未来人类的技术能够战胜所有的疾病就好了,假如未来生活水平大幅提高,再也不用担心医疗支出就好了。可是归根结底,人还是要回归现实,总有一天我也会躺在病床上接受治疗。直到某天,医生最后一次为我做完检查后,摇摇头轻声告诉我的家人,他们没什么能做的了,由你们来决定最后这段时间该如何度过。而如果有可能的话,我会选择姑息治疗。如果法律允许的话,在征求家人和医生的同意之后,我可能还会选择药物辅助自杀。看上去这一天还有点遥远,但是,我希望自己能尽早做好面对它的准备。就像乔布斯每天早上会问镜子中的自己:假如今天是我的最后一天,我会怎么度过这一天?如果我们也做好了迎接死亡的准备,那么生命中剩下的每一天感觉都像是礼物。只要还活着就值得感恩。死亡不可避免,那么趁自己还有时间和精力,去创造生活吧。

11 月 26 日 - 幸运与学习

有时候觉得自己是个极其幸运的家伙,有自己喜欢且适合自己的工作,有一点时间能够做自己想做的事,欲望不多所以也不用为了迎合他人或者满足物欲而去做一些自己不愿意做的事。能够拥有这一切是件多么奢侈的事。我只希望自己 10 年、20 年后依然保有这一切。

昨晚熬夜吃垃圾食品、刷剧、看视频,突然觉得,其实偶尔放纵一次也没什么大不了的,况且周末本身就是自我调整的时候。然后又想到,假如我不是一个人,可能就做不到像这样自由放纵了吧。不过,有时候又会觉得,这样是不是对自己太不负责任了?也许有了一个她,我可以做到更自律,对自己的健康、对家人、对工作、对社会也更加负责?也许吧,但是一个人如果需要凭借外力来督促自己,我觉得这说明他其实配不上自己当前的位置。一旦外力消失,他会怎样面对这个真实的自己呢?

我总是觉得,我们这个世代的人,花了太多时间关注外部世界,假如每个人都能花更多的时间关注自己,关注我的需求、我的内心,也许我们会活得更加开心。没错,在别人看来,我是个不苟言谈的家伙,对任何人都不会吐露心声。但是,正是因为我会通过文字记录自己内心的想法,所以我才不需要专门找一个人诉说,或者希望从他人那里得到安慰,我自己就是最好的倾听者。世界上也不会再有第二个人比我更了解我自己。这是不是意味着我们可以不用去和他人进行接触了呢?不是的,和他人交流是为了获得新的想法,产生思想上的碰撞。没有人是完美的,假如每个人都不去分享自己的观念和想法,不从别人那里吸收新知识,进步又怎么会产生呢?我只希望自己能保持身体和大脑的健康,不断地学习新知识下去,直到老得记不清自己是谁。

11 月 27 日 - 多面的自我以及保持知觉

我们每个人日常生活中看到的都只是一个人的某一面,就像我在碎碎念中表现出的只是我的人格中的一面而已,现实中的我给人的感觉,可能和碎碎念中的我完全不同。所以,凭什么要求别人就必须始终保持一致呢?尤其是通过社交软件认识的朋友,必须意识到对方在现实生活中可能是个非常不同的人,所以也就没必要因为这种不同而感到失望,要学会接受别人也有多面的自我。那么,我理想中的自我应该是什么样的呢?乐观、豁达、热情、幽默,理性与感性并存。然而现实中的我敏感多疑,遇事不决,容易退缩,逃避社交,害怕和异性相处,而且总是思虑过多。看起来好像和理想中的自己相差很大,但是没关系,我知道改变是个一生的过程。

虽然如此,我还是接受当下的自己的,改变也是因为我想要变得更好,能够更好地体验自己的人生。而且敏感也是件好事,只是需要我们善用好它。它可以让你内心更加充满好奇,感受世间万物的同时,提升你的共情能力。但是,假如我们将这种敏感放到过度关注自我上,却也会让一个人变得消极、自恋、自卑、充满嫉妒心。无论如何,时刻保持自知自觉始终是件好事。不要陷入无意识的状态,生活在于感受那些细节,无论是快乐还是痛苦,要始终保持对注意力和知觉的控制。

11 月 28 日 - 我们这一代人的困难

总是忍不住去关注那些自己无法做出改变、也影响不了现状的事情,明明知道关注得越多只会增加自己的焦虑和不安,可还是无法控制住自己的双手和大脑。我们生活的时代同时存在着无与伦比的美以及让人容易分心的事物,假如一个人知道如何控制自己的时间和精力,那他就能学会任何自己想要学习的东西,也会生活得更加快乐。可是,有多少人能做到这一点呢?我们都是一边被打扰,一边分心,然后一边尝试做出一点工作成果。每个时代的人都有他们的困难需要面对,我们这一代人需要面对的是抵抗来自外界的噪音,做好自己想做以及该做的事。不过,很显然的一点是,我们这一代人相比过去的人幸运很多。至少在物质上不用担心太多,吃饱穿暖已经不是我们的追求了,我们追求的是活得更加快乐,获得人生中更多的体验,找到自己所爱之事与所爱之人,让生命更有意义。我觉得这就是进步。而未来的人类也会有他们的困难,他们的追求,我们作为前人,可能也会觉得理解不了他们,但是,我希望那时候的自己已经早早离开这个世界了。不知道人类最终能否战胜衰老和死亡,但是我觉得生命有始有终也挺好的。人总有厌倦的时刻,知道自己有一天会离开这个世界,我们也许会更有勇气去面对困难和挑战。因为我们最终都会被死亡带走,所以才更能以淡然的心态看待眼下的不堪或是幸福了。

11 月 29 日 - 寻找合适的资料以及执行力

最近开始学习 iOS 开发,先是自学了 Objective-CSwift,今天正式开始看 UIKit 相关的知识。早上花了差不多半个早上的时间寻找教程,当终于发现一个不错的教程之后,跟着教程一步步往下做,心里欣喜万分。有时候花多点的时间寻找合适的学习材料真的非常值得,我觉得这其实也算是一种技能吧,因为如果你能快速寻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资料和最佳学习方式,你的效率会提高很多倍。当然,这点也要归功于过去养成的搜集资料的习惯,再加上曾经走过的那些弯路,所以现在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这也让我意识到,问别人其实是非常低效的学习方式。因为除非你所处的位置是行业顶尖水平,否则绝大部分问题都已经有人遇到过了,而且很有可能还有详细的教程,你只需要在互联网上找到它们就行了。至少在软件开发行业,这个现象是存在的。不过,需要注意的一点是,有的时候也不要太过于关注信息的完整度以及追求资料的质量,因为只要你肯花时间,总是可以找到更好的。不要把时间花在做这种边际效益不高的事上,有的时候执行力更为重要。

11 月 30 日 - 目标、价值观、木炭

最近最大的感慨是,生活在当代的我们太缺乏目标了,照理说,物质满足之后应该开始追求精神上的丰富才对,但是大多数人却陷入了不停升级物质生活的怪圈,最后被物质生活绑架而不得不去做自己不喜欢做的事情,而且越是急于逃脱这样的环境反而容易越陷越深。有时候以为可能国外不是这个样子的吧,结果上网看了之后发现其实也差不太多。所以,我们这是怎么了?无论从哪个角度来看,我们现在的生活都比以前过得更好了,尤其是我们这一代人,但是,大多数人似乎都把更好的物质条件等同于幸福,把赚钱能力作为衡量一个人是否成功的唯一标准。当然,我发现至少在一二线城市,这个标准已经开始发生变化了。不过,对于很多像我一样从小地方来到大城市工作生活的人来说,还是很难在自己的亲友圈中表达这样的价值观,因为即使说了也很难被理解。有时候内心也会感到矛盾,因为我知道,还有很多人的确生活得比较辛苦,对于他们来说,赚更多钱的确能改善生活质量,这是因为我们的社会经济发展得不够均衡造成的,但大多数生活在一二线城市、大学毕业且有稳定工作的人,其实都应该思考下,我们到底应该怎样度过自己的人生。我不是鼓励大家躺平,而是觉得工作不是生活的全部。即使你做的是自己内心非常向往和热爱的事情,也需要细水长流才能保持住这份热爱。我们要做木炭,持续发光发热,而不是做一根火柴,火焰耀眼却维持不了多久。